对不起,我不能推荐你
-谈谈学生在校时为人处事的重要性-
宋国明
标题“对不起,我不能推荐你”说的是我拒绝敝校某生张三让我为他写推荐信的请求。当然,我原话不是这么跟他说的,我是尽可能和善诚恳地跟张君解释,说因为我没有教过他课,也没有在任何活动项目中指导过他,所以无法像其他更熟悉他课业表现的老师能写出较具体有力的推荐信,而申请学校一般只允许两封老师的推荐信,我一封泛泛之信写得再努力也难替张君添色助威,最好还是让他另请更理想的推荐者,以免可惜了一封宝贵的推荐信名额云云。
拒绝人的话我一般较难启齿,尤其是拒绝给学生写推荐信。但回绝张君的那番说辞我感觉说来非常容易,因为那不单是大实话,而且我甚至不用当着他面说,我发的是电子邮件。回邮。那天张君突如其来的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让我推荐他,我吃惊之余,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回复了。我觉得我的回绝是对他负责为他好,我甚至向他建议了应该找什么样关系的老师来写推荐信最合适。张君没回我的邮件谢我,以后也再没理过我。
我想借着张君(数年前已毕业)这件事说说有关申请大学或研究所时找人写推荐信该注意什么,还有学生平常在学校为人处事的重要性。
推荐信是让招生办了解申请学生的一个重要材料,请谁写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便找两个老师写了充数了事。美国大学讲究的是学生的资质性向是否与学校相配,而不只是学生材料里的各项成绩数据,这点家长们都很清楚,我不再赘言。
申请者自然知道自己爱死了这个学校,发狠誓非卿莫娶非君莫嫁,但是怎样才能让学校也觉得你这个学生适合该校?除了硬件成绩活动,招生办一个是看学生的申请文章(一般是两篇),另一个就是看推荐信。要记得,申请文章是自己写的,可以千锤百炼,呈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但推荐信是由别人来写的,一般自己看不到。
一流的学校成绩好的申请者一箩筐一箩筐的,比成绩是不容易分出上下的,而且在招生办人员眼中那个人2300分的SAT不见得不如这个人的2400,那你SAT2400外带GPA4.0全校第一名就能放心吗?具这样条件而被拒的人也很多呀。怎样能让那封自己看不到的推荐信铿锵有力,为自己的申请材料添彩,也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这里最高指导原则就是:你得找对推荐者。
我给学生写了二十年的推荐信了,从来没有写过学生一句坏话,碰到学生的弱点缺点,就算知道也不提,最多含糊笼统一笔带过。我不光写信,在相当多的审核推荐信的经验中,也从来没有看过任何推荐人写过一句坏话,都是美言佳语。换句话说,我从写信者和读信者两头儿来看,推荐信基本上都没有给人负面评价的。
这里有个推荐者的心态,仿佛既接受了学生委托大事,就必须尽力推销,本来推荐信应该是客观评价,现在成了慈善义举。您要问,既然都是嘉言褒奖,那读信者怎么在字里行间读出实情,区分好坏呢?您千万别担这个心,因为连我都读得出言外之意,那各校招生办的专家们哪一个不是目光如炬,自然一看就知道哪封信是宝贝(有重要参考价值),哪封信是垃圾(说了等于没说)。
沒有用的推荐信全是泛泛之词,因为推荐者或是对学生无深刻认识,或是实在挑不出什么优点,既无法举出具体佐证,信里便只能拿陈腔滥调应付,虽是好话,但用在张三身上也可,用在李四身上也行。有的老师宅心仁厚,一定要加一点较具体的内容,企图充实推荐信,便从学生提供的材料里摘取某些亮点加以阐述发挥。其实,一封好的推荐信会补充一些让审核者觉得有说服力又无法从其他材料中获得的重要信息,让人更了解该申请学生。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你就知道应该找谁来写推荐信了。如果一个老师教你一门课,你得了A,但你知道这个老师除了记得你考试考得好之外,根本不了解你,那你别找她,因为她的信里除了说你在她班上成绩好、是个聪明用功的学生之外,说不出别的,而她能说的,你成绩单上不已经有了吗?你要找的推荐者,是了解你、欣赏你、知道你课堂外方方面面的老师。
这就把我们的话题引入了在校为人处事的重要了。我不给张生写信,说是因为他没上过我的课,这当然是实话,但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为人处事太糟糕,声名在外呢,我没有办法昧着良心推荐这样一个人。
张三当然不姓张,但他的确是中国来的留学生。聪明伶俐,自视甚高,别的中国学生看到我都是高兴地招呼一声老师,他则是下巴往前一送,很帅很迅速的一招无声的“嗨,伙计”。中国学生办活动,人手不够,我跟主事的同学出主意,说可以找大伙一齐出力,主事的就写下了一溜名字,我问为什么漏写了张三,主事的嗫嚅说道,张三太忙是不会来的。后来我从几次聚会活动里体会到,张君从来不为团体付出任何劳力,但是聚餐游乐回回都到,而且是在大家准备好了以后出现,等饭后该处理善后了,张君便匆匆离去。张君的忙可能跟他超修多门课有关,如此可以省钱早毕业,这原无可厚非,但我听说他因为要早毕业,修的课太多,难以应付,若有些课是集体作业他就不做,让同组的人做,到时候作业交上,他就沾光得分。
有一次中国学生办活动,我一到场,张君居然对我和颜悦色主动攀谈起来,而且叫我老师,我正在诧异,他就提出了待会儿要搭我的便车去某处的请求,因为他早先听说了我的计划。反正顺路,我很爽快地答应了,等到要走了,我在车上等着他,他却磨磨蹭蹭地跟朋友说了一通话才上车,并无歉意。在车上,我想跟他聊聊天,才发现他打开了电脑在工作,我就打住了,过了二十分钟,他合上电脑就睡了,车程两个钟头,我们只说了几句话,合着我就一司机,最后得了一谢字。
之后,他就又“嗨,伙计”我了。又之后,他就发电子邮件让我推荐他了,连来我办公室当面请求的这一丁点礼节都不懂。我回绝他之后,他就不认得我了。
张君不代表所有的中国留学生,他算是异类,因为劳伦斯绝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都很招人喜欢。今天我因张君联想到推荐信的事,就拿来说说,提醒你要是来美国念大学,可千万别学做张君。张君不是傻子(虽然也并不聪明),会找到我来写推荐信,一定是实在想不出更合适的人选了,可以想见他平时不结人缘,需要教授推荐时捉襟见肘的窘状。后来他如何,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希望他能改变他的处事哲学。与张君恰恰相反的,这儿有好几个中国学生,都是品学兼优,敬业乐群,平常与师友相处、组织活动都显出极高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学生我相信在申请研究所的时候一定能得到他们专业教授的大力推荐,要不然,让我来写,定会呕心沥血为他们写出最具体最有说服力的好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