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国明
宋国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685
  • 关注人气:2,0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出厨房  迈入殿堂 - 讲讲海外华裔子弟的中文学习 -

(2011-05-10 05:56:59)
标签:

华裔子弟学中文

英汉双语教育

海外华人学中文

杂谈

分类: 与留学生家长对话

走出厨房  迈入殿堂

- 讲讲海外华裔子弟的中文学习 -

宋国明

 

网友月亮公主嘱咐我写一些学习英语的心得,不敢承命,一是因为谈论学习英语的文章很多,用不着我在这儿画蛇添足,二是学习外语的方式各人不尽相同,环境条件资质也都相异,我的确无法举出放诸四海皆准的定理,因此只能恭请公主殿下恕罪了。

英语不行,但是关于华人子弟在美国学习中文,因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众人大体相若,而我又有机会长期观察,倒勉强有几点小意见可以不揣冒昧野人献曝一下。诸位海外华人家长若有兴趣,便请入座,听我胡言乱语一番。

容我先做一番自我介绍,简单说明个人的背景情况,以正视听。敝人流落番邦二十五载,在洋学堂以教外国人汉语糊口,甚至在苹果城厚颜客串过一届中文学校校长。因工作故,很见过一些二代华人子弟学习中文的情况。为行文方便,兹将这些孩子以中文程度约略归为三类:(1)从小在华人家庭环境中长大,但在语言习惯上属百分之百美式,听力极其有限,口语和读写则一概不灵(常常他们也不屑于灵);(2)这一类人数最众,跨度最大。下焉者,汉字不识之无、但在家中常听华人家长说中文,自己偶尔(应家长要求)以中文答之,觉得能听说一点汉语,实则离开英语便吭哧半天也讲不清楚一件简单事情;上焉者,家长要求会中文,努力配合(真是乖孩子!)之下,听得明白、讲得尚可、常常有数年中文学校经历,但实际书写能力偏低,必须到大学上中文扫盲班(一般正式称作华裔班)方有望修成正果;(3)这一类人数最少。听说读写,四艺俱全,词汇、语言知识、及写作能力较国内孩子差一级,但是基本能以纯中文做日常生活内容的沟通。

第一类华裔子弟有人称之为香蕉华人,这个名称有点调侃甚至嘲弄的意味,建议不用,因为华裔二代在美国或因主观意愿或因客观环境让他们在单一英语文化中成长,是家长或个人的选择,可惜不可惜,应该不应该,个人自有缘法,由不得外人评断,歧视他们更不可以。有些人到了大学以后才开始学习中文,等于是学一门新的外语,这样也很好。

第三类的华裔子弟不容易,我得向他们和他们的家长脱帽致敬,因为在绝对强势的美国教育制度和文化环境下能坚持学好中文,不只是需要强烈的学习动机与超人的恒心毅力,前提是必须家长和孩子双方都有一定的前瞻眼光,深切了解中文将来对孩子事业与人生的重要性。至于程度比不上国内孩子,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谁让您在美国呢?但孩子英汉双语皆为母语,自有他独特的优势。

我这里要谈的不是第一或第三类,我只想说说第二类的孩子。若说第一类孩子的父母已经放弃中文教育(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而第三类孩子的父母已经成功地培养出孩子的双语能力,那么夹在中间的广大第二类子弟则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父母和孩子都没有完全放弃中文,甚至有可能花费很多心思力气在学中文上,只不过成效有限,还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阶段。我希望跟这类孩子的家长分享一个我个人的想法和经验,希望对您力挽狂澜的心血略有助益。

在我教汉语以及在美交友的生涯中碰到最多的也就是第二类的华裔子弟,虽然每一个孩子的水平高低不同,但他们的中文大致可以拿“厨房中文”一词来形容,那就是从内容、词汇、句式来看,他们的表达能力基本上只能在日常生活琐事上打转(厨房只是个比方),若是话题转移或者说提升到时事、学习、工作、娱乐、兴趣等层面,中文不足的态势就非常明显了,往往是中文里夹杂大量英文词汇,有时甚至想说件事得整个换成英文才能说得清楚、谈得尽兴。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看,华裔子弟从小在家中听中文长大,句法和发音的优势得天独厚,中文的语感浑然天成,是任何想学汉语的外国孩子比不上的。他们表达困难的问题症结最主要的是词汇的贫乏,而非说不出合语法的句子。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父母有意识的努力得到完满解决的,我的意见是从孩子小时(上小学前)就有意识的教孩子扩大他们的词汇,习惯听新词、学新词、用新词,努力达到用纯中文自然表达任何想法。

说说我个人的经验。我跟我孩子彼此之间是不用英文沟通的,向来如此,习惯已成自然,就连讨论学校各学科的内容亦然,统统翻译成中文讨论,专有名词除外。筠儿节儿跟我聊天时碰到只会英文不会中文的情况,一般会停下来问,爸,XX(英文词或句)怎么说?然后继续。我跟他们聊天时也是从不避用较难的中文词汇或成语,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他们不懂怎么办?不懂才好啊,正好可以教,解释一下费不了多大劲,而孩子的词汇增加了,不至于缩到无法跟中国人沟通的窘境。若他们问我的英文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这情况多了!那更好啊,正好可以学,查了字典再教,不然我怎么会认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这种鬼东西?当然,我这里拿了个极端的例子开个玩笑,但教会孩子能使用超出厨房范围的汉语词汇是父母可以做到的,只要您不嫌麻烦、不偷懒,不跟着也不允许他们用中英夹杂的“清个力许”,他们的中文终究是可以上得了殿堂的。

吾友老蔡带幼子天穆(初三)来舍下做客,我问天穆要喝橙汁儿还是牛奶,天穆瞠目不知所对,老蔡发话替我说,Timmy,宋叔叔问你要orange juice还是milk,天穆这才答了要juice,还加了一个please,倒还有礼貌。我很吃惊,因为天穆跟筠儿当时在中文学校曾是同班同学,一块上了几年,筠儿现在念《神雕侠侣》有滋有味,手不离本儿,本儿不离手,而天穆原地踏步数年,如今词汇已经缩水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老蔡见我发愣,喟叹说天穆上小学以后,基本上在家都换成说英文,原来中文说得挺溜的字词,现在也都淡忘了。有一天老蔡心血来潮,想跟天穆说说中文,才发现这孩子一度曾拥有的单薄的中文已经彻底离他远去,只能听得懂你饿、我饱、他好不好等最基本最简陋的词句了。

天穆可以说是个典型的例子。孩子上小学以后,英文的优势立显,对于立志教孩子学习中文、保持双语能力的家长来说,这是一个最严厉的考验。我的经验是英文的词汇在这个阶段迅速增加,慢慢登上知识的殿堂,中文词汇若还是在厨房里打转,落后英文太远,孩子便会越来越发觉得用中文词不达意,远不如使用英文自如,如果父母这时跟着孩子也用英文了,那过去几年积累的那么一点中文底子就要冰消瓦解啦,到时周末上个几小时中文学校什么的,往往也是事倍功半成效不彰。我的建议是越在这个困难阶段越要坚持说中文的习惯(或规矩)。孩子有什么话只会说英文的,咱教他中文怎么说还不行吗?别让孩子觉得有些字词咱中文不能表达。我承认有些英文词的确不容易翻译,但是在孩子的语言层次,那一定是极少数,而且可以绕着弯说,用中文自然地道的说法,用不着硬帮帮随着英文的思路走。坚持这样的双语教育,虽然费点劲,我个人以为,会是让孩子日后受惠的。

如果您觉得其他的技能和学科比学中文重要,愿意在别处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我绝不反对,人家骆家辉不当了美国驻华大使吗?不会中文丝毫不影响一个人的成就。但若您觉得中文重要,那允许我贡献一点愚见:千万不要怕提供孩子增加词汇的机会,自己不要偷懒而跟着他们说英语。若是家里不说中文(指词汇够自然的中文,清个力许不算真的中文),这场仗不必再打,打了必输无疑,还不如省了去中文学校白白浪费许多周末。我看过太多的家长,费心让孩子学中文,而不知道在家里维持并增加他们中文词汇的关键性,最后只能像老蔡天穆父子一样,连中文丢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