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w690/6316a7c5te026a503cfce&690
http://s10/mw690/6316a7c5te026a575cff9&690
最新一期(2013年6月)的美国<</FONT>国家地理杂志>有篇报道描写了2012年珠峰登顶人满为患的情景.从一张图上可以看到,在希拉里台阶处,上下两个方向的攀登者几乎没有间隙的排在一起,据说等待时间达到两个小时之久,有人因氧气用尽,体力不支而倒下.
珠峰的拥挤成为一个大问题应该是最近十年的事情.有许多因素推动.首先是路线成熟,装备提升和商业化使得更多的人都有兴趣和能力尝试登顶珠峰.1990年珠峰登顶的人只有72人,登顶成功率是18%.
其次,卫星定位和气象预测技术使得所有登山队伍都可以准确判断登顶的窗口时间,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几天内登顶.一般而言,天气,温差,风向和风速等原因,登珠峰最好的时段是每年五月的中下旬,大约十天左右.十月也可以登,但登顶窗口只有几天,多是职业攀登者尝试.每个登山队都是领队根据自己判断来安排队员出发时间.小队没有自己的气象资料就跟着大队出发.大队为避免拥挤也彼此协调或者保密出发时间.许多队都派出”间谍”或者利用直升飞机航拍来判断大本营各队出发时间.但是,在保证登顶压力下,撞车的机会非常多.2012年5月19日,有234人当天登顶,创了历史纪录.
第三,
再有,2008年中国奥运会从珠峰取圣火活动之后,中国登山管理部门严格限制外籍的登山协助入境,导致多数登山队伍选择从尼泊尔方向登顶,使得南坡格外拥挤不堪.过去几十年里,职业登山者开发了十几条珠峰登顶路线,攀登者以创新路线为荣.现在在商业压力下,几乎所有攀登者都以登顶为目的,路线集中在南北坡两条上.2012年,北坡登顶有138人,南坡有409人.
<<FONT face=宋体>国家地理杂志>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我们在2013年南坡的实际感觉并没有这么严重,这也许缘于罗塞尔队选择的登山时间非常英明,5月23日是第二个窗口时段.在这之前的19和21两天,都是超过150人去登顶.但由于风大,许多人半途放弃了.一位中国女山友在接近三分之二的路程后被夏尔巴协作拉下来了.我们23号去登顶的人数大体是80人,这是罗塞尔队事先派人统计并判断的结果.我们这个队就有20人,包括8个队员,8个夏尔巴协助和3个教练.从半夜11点出发到凌晨5点半全队集体登顶,速度非常快.一路上无论上下都没有发生堵车的情况.
罗塞尔队2012年度在训练和等待了一个多月后决定整体放弃登顶,一个原因就是过于拥挤可能导致安全问题.所以,我们一到大本营就特别关注时间的安排.队里一半的队员都是去年被迫放弃今年重来的,担心今年错过登顶窗口会悲剧再现,再浪费两个月的等待.因此,特别大家都期待第一个窗口就冲顶.其实,领队罗塞尔的压力更大,既不能再次放弃,也不能与其他各队争夺登顶窗口.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与全体队员通报天气和路况,向许多发牢骚的老队员解释.最后几天,他居然病了,三天都躺在指挥部帐篷中发号施令.我估计选择窗口的压力也是一个因素.
从15日开始我们目送其他队的山友兴高采烈地出发,去实现19到21日第一个窗口登顶,心中自然焦急,担心会失去好天气.每天打探上面的进展.不得知第一批出发的IMG队员大部分都因风大下撤而失去登顶机会后,心中既有一份同情,也有一份庆幸和安慰.当我们全体队员都顺利登顶回来后,大家首先感谢罗塞尔领队的判断和经验,登顶的喜悦让我们完全忘记了等待的焦虑.
珠峰南坡拥挤的问题一直困扰各个登山队,限制登山人数就是减少尼泊尔政府的收入.尼泊尔政府每年大约从各国登山队里依靠发登山许可证收入300万美金,加上这些队员和协作的服务消费大体是1,200万美金,这对尼泊尔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收入.同样排斥没有经验的山友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尼泊尔监管机构为每个登山队指定了一位监管人员(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