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一代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当私募还是国际资本市场中小圈子人的专业词汇,还有许多内幕仍在陆续展示的时候,我们这边已经如火如荼地热闹了多年了.无论是否真正理解其核心要素,中国的各种私募基金在过去七八年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临风而舞.据各种不同的统计渠道,我们已经有超过万家从事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了,其中,最早的推动城市天津据说曾经超过三千家了.不过,风向变化很快,这两年突然这个圈子鸦雀无声了,许多习惯在电视镜头前抛头露面的"大佬"们相当谦虚地声称要练内功,仿佛是都是先买了昂贵时髦的行头后,发现穿衣戴帽的本领还没有学会.
所有经济中的资本战略设计运作都是一个高深的技巧,必须到了一定功力后,彼此才能欣赏借鉴惺惺相惜一番.在习惯了大干快上群众运动的我们这个环境中,私募这个新生儿的成长实在是令人惊异,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必经之路.有幸曾亲身经历这个阶段,也是非常有趣的体验,值得记录几个片断,供本书读者参考.
其一,2006年秋,我有机会与书中提到的美国高收益债券(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见面讨论中国的机会,他推荐我参加在佛罗里达迪斯尼乐园附近召开的美国企业成长协会年会并致辞.看到三千人彼此在酒会上交头接耳地洽谈融资机会,我意识到这也许是中国中小企业成长中非常需要的一种交易方式.在全国工商联和天津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邀请美国人来天津参加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融洽会),当年便有六千人到会,获得极大成功.同时我提议在天津建立了第一个协会"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原来本考虑将英文的Private
其二,2010年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的投资界非常热闹,云集了全球各地的私募基金代理,当然,政府也创立了各种旨在带动跟风者的引导基金创业基金或种子基金.民间有钱人和企业家更是看到私募投资于上市公司带来的巨大收益,纷纷从主业转行也试水私募基金.池子大了鱼多了,钓鱼的自然要建立规则了.于是各地纷纷成立基金协会以示权威.作为中国并购公会的创始人,我有一定民间发起协会的经验,于是也被朋友邀请来推动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的成立.在杭州的一次午宴上,我在吴晓灵邵秉仁衣锡群方风雷等朋友的鼓动下,向时任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建议在杭州举办中国协会的发起会议,戏称如果未来发展好,这就是基金行业的嘉兴船会议.结果,当时吕省长立即安排了政府的公务游艇,当晚便在西湖夜色中举办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和苏州等六个城市金融主管部门和基金巨头们的会议.宣布中国协会的成立.政府主导,监管先行是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基础.
其三,
私募基金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职业,无论如何扭曲和包装,大体上有四个要素可以支撑.职业化的投资管理人,合格的投资人群体,市场化的企业和项目,交易市场.同样,私募基金也就是办四件事:
--
--
--
--
--
--
最值得关注的许多动辄上百亿的产业基金,基本都是政府安排出资,选择项目,安排定价,直接管理甚至退出,只是支付了所谓行业待遇的惯例(高薪加2%管理费加20%的收益提成),就摇身一变称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了.我曾与一位领导明确提出,这种结构才是"国有资产的流失".管理人除了当招牌,什么都不用干,可以拿高薪.可以想到,这些年里我们产生了多少自称私募基金专家的骄兵悍将们.
如果读者熟悉上述对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描述,这显然是片面的,不客观的,不成熟的,也会引起业界不满的.因此,大家就有强大的理由来读读这本书,这本真正揭示私募基金业内幕的书,这本与我们所熟悉的故事完全不同的版本.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我期待本书读者能从这本书中收益,能参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成为未来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力量.
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