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货币约在2600年前起源于今天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吕底亚国(Lydia);纸币则在1000年前起源于中国成都。在金融史上,纸币的创造是一个重要标志,表明货币化程度,交易手段的复杂性,纸张的发达,管理的细致,以及政府信用能力和社会繁荣状态。欧美国家都是在工业革命发生时的十七世纪末才陆续使用纸币。
宋朝960年建立,965年便吞并了蜀国。宋朝试图用铜钱取代当地流通已久的铁钱,并要求当地用铜钱支付税款。四川铜矿不足,铁钱被废,铜钱昂贵,流通货币奇缺,导致市面冷落,经济萎缩。民间便出现了许多”交子铺户”,商人把周转钱币存入,用时支付保管费用后提出。这些存款凭证即”交子”,泛指用于交易的票据。
交子和交子铺户均是民间商人操办,依赖商号和铺户的信用立足。交子作为票据可以在市场上抵押、转让、独立于铜钱流通,既便利大额交易,也节省了铜钱的使用。尽管有少量的伪造和欺诈出现,但交子的流通还是受到民间欢迎。
交子的发行和流通引起了官方的重视。1005年,时任益州(成都)知府张咏选择了16家商号,统一发行交子,用政府信用支持商业信誉,获得成功。商业票据得以脱离发行商家的信誉和偿付能力作为通用支付手段,并且超出商家市场范围在政府管辖领地作为法定支付手段流通。
张咏((946-1015),
1023年宋朝政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益州交子务”。次年在全国统一发行交子。
如同造纸术的传播,
第一张欧洲纸币是由斯德哥尔摩银行(瑞典银行前身)在1661年发行的,不过,由于过度发行,无法用金属货币兑付而导致银行三年后停业。美国纸币是在1690年代由殖民地银行首先发行,法国纸币则是在1717年才在苏格兰人约翰劳的主导下由法国银行大量发行。中国则在晚清的19世纪六十年代才再次出现纸币。历史上的教训拖延了纸币在中国的流行,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纸币才真正成为大众的交易货币。
货币形态通过政府的强力支持来超越市场进程使用,即超货币化。这种情形只有在政府远比市场强大的社会中才能出现。宋代交子的产生与其说是中国货币化进程的早熟,更应是中国政府干预市场的早熟。商业信用刚刚票据化和区域联网化,政府权力便纳为己用,加上自己的标记后强制延伸到非市场的领域,支付政府消费、军费和长期工程。
20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