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月饼没有榄仁行不行
(2016-07-19 08:25:43)
标签:
管理随笔 |
分类: 2016 |
前几年,有一场要不要把五仁月饼赶出月饼界的争论,七嘴八舌之后,五仁月饼热卖,而且销量不降反升。今年,行业内又有一场五仁月饼是不是非有榄仁不可的口水仗。起因是有几个广州的月饼企业提出广式五仁月饼的五种果仁中必须要有橄榄仁,否则就不够经典、不是正宗。而且还拿月饼国家标准说事,说五仁月饼定义是指用核桃仁、瓜子仁、杏仁、芝麻仁、榄仁等五种果仁制作的月饼。其实,当初制定标准时就形成了共识,五仁月饼的五种果仁应该但不限于标准提及的五种,加个“等”字就是为了给五仁月饼留个空间,不把五种果仁的品种搞死。
再说榄仁,全国的主产区在广东和广西。广东增城地区最多年产量也仅几千吨。如果全国所有的五仁月饼都必须用榄仁,此种原料亦不敷用。其实,诺大个中国,食物资源丰富多样,为什么五仁月饼非要有榄仁不可呢?据说是为了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不懂这个申请的过程,但我知道许多已经被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食品,也没说要全国统一用料和工艺呀!譬如苏式月饼。同一类食品,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味道,做出不同的花样,这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就有着各式各样的粽子。北方主要是以小枣、豆沙做馅的甜粽子,南方主要是以鲜肉、蛋黄做馅的咸粽子。北京粽、嘉兴粽、广东粽、闽南粽各有特色又互相借鉴融合,难道要用划一的标准,规定用料上不许跨界吗?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讨论:我们常吃的豆腐脑,应该是咸的,还是甜的?对此也是众说纷纭。后经媒体调查,两湖、两广、福建等省豆腐脑是甜的,而京津冀、江浙、上海等处豆腐脑是咸的,还有的地区是辣的。
中国地大物博、饮食丰饶、文化各异,站在自身立场上去评论一种食物大概是一个很不明智的举动。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事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的特产也必然造就一方的味蕾。另外,随着物流的发达,各种食材和食物在顺畅流通,随着人口的流动,各种口味和习惯也在逐渐交融改变。各种食物的发展演化都会反映社会和文明的进步,都会经历一个不断由简单到繁富,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我们应该鼓励创新,支持各种邦式食品之间、地区食物之间的融汇。
话再说回来,这标准,那标准,其本意应该是支持把食品做得更好。这个好的标准就是老百姓喜欢吃,这就够了。所以,五仁月饼的五种仁,不必非用榄仁不可。你看云腿月饼现在的配料变得五花八门,也没说不行,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