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关进制度的笼子
(2015-05-07 13:12:48)
标签:
食品安全乙草胺草莓樱桃 |
分类: 2015 |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4月24日经人大常委会通过,于10月1日施行。
新法就食品安全信息的管理增加了一些明确的条款,如:
“国家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行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做到准确、及时,并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避免误导消费者和社会舆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应当按照科学、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媒体等,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媒体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使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这些规定把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对改善食品安全的舆论环境有重大意义。
近期,央视发布的草莓乙草胺超标致癌的信息,引发各界争议,闹得人心惶惶,种植和经营者损失惨重。
央视报道从市场上随机购买的8个草莓样本,均检测出除草剂乙草胺超标,并得出草莓致癌之说。尽管事后北京市农委发布消息,称在北京市范围抽检的175个样本涉及各环节、各地区的草莓均未检出乙草胺。昌平区是北京草莓主产区,农业局抽检了200多个样本,也均未检出乙草胺。辽宁省农委对几个主产区抽取51个样本,也均未检出乙草胺。江苏、湖南、陕西等地也相继对草莓进行抽检,结果均显示无乙草胺残留。你说这事怪不怪?到底草莓中的乙草胺有木有?顾客应该相信谁的结论?至今也不见央视出来说明,他那8个样本是从哪抽取的,怎么抽取的,谁给检测的。不管怎么回事,反正市场上的草莓没人敢买了。此时,正是盛果期,草莓保质期又很短,滞销降价,使大量的产品烂在地里。安徽一草莓种植户说:“现在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特别关心,媒体在报道相关负面事件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不能一竿子打倒一片,更不能轻率地播出,这太伤农民的心了!”
无独有偶。近日湖北网传樱桃长蛆,结果,使樱桃价格从每公斤60元跳水至6元左右。其实此事在2013年北京地区也曾有传播。专家说,那是一种果蝇的幼虫,即使吃下去对人体也无害。湖北日报让高级农艺师出来说话,以正视听,效果不错。
食品安全问题高关注、低燃点、极复杂、大影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各方协同、社会共治、科学态度、求实精神。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也是关系百姓身体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康德说:“惟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才让人越思索越敬畏。”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只有生产者、销售者、管理者、研究者、宣传者、消费者,每个人都让道德成为责任、文明成为习惯、法规成为准绳,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社会才能真正走向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