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的心性
(2014-09-01 08:30:30)
标签:
王阳明天理圣人 |
分类: 2014 |
正德三年(1508年)初冬的一天夜晚。浓云遮住星月,天空黑漆漆的,贵州龙场四周的大山也是黑黝黝的。黑暗象潮水一样,把一切都重重地压在它下面,万籁寂静使宇宙似乎都变得狭小。高原夜凉,洞中又十分潮湿,王阳明在一盏昏昏的油灯下,正疾笔记下他的感悟。
一年前,王阳明得罪了朝中奸侫宦官刘谨,被下诏狱一月,庭杖三十,贬谪到龙场做驿丞。这是一个僻远蛮荒,鸟都不拉屎的地方。简陋的茅屋不遮风雨,只好找个山洞住下,自称为“阳明小洞天”。因为他想起了家乡余杭的“阳明洞”,那是他当年避世俗之扰沉下心来研读佛学和道术的地方。如今是不得已才栖身在这个山洞中。
不远处峡谷中的流水声断续传来,夜显得更加幽静。此时,王阳明毫无睡意,思绪起伏跌宕。他想起读书时,遵循格物致知以达天理的程朱理学,和几个朋友在自家园中静坐格竹,一连七天看着竹子发呆,结果头晕脑涨差点格出神经病来。17岁时,成婚那天,入铁柱宫与道士相坐交谈,一夜未归,把洞房花烛都忘了。他从小博览群书立志要成为圣贤,但仕途坎坷,还遭到追杀,曾经考中状元的父亲帮不了他。四书五经越读越感到儒学的偏颇,佛学、道学也研读了十多年,官场打拼也历经十载,可为什么始终无法得到圣人之学的精髓?为什么尽力以圣人的方式为官做事,却屡遭失败?甚至被抛到了这个瘴气弥漫的穷乡僻壤!天理到底在哪儿?大道究竟在哪儿?怎样才能成为圣贤之人?王阳明呆呆地靠在桌前,用手支住下颌,微含双目,尽全力把杂乱的思想集中到一个点上,渐渐陷入了一种愰惚的幻觉状态。
朦胧中,桌上的灯花爆出声响,灯火跳动几下熄了。王阳明却陡然间如梦初醒,一切疑根,一切无明,刹那间一扫而空。“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吾心即天理。”“心外无物,必外无理……”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心有多好,人就有多好。万物皆备于我,心性决定一切。三十年的求索,一下子找到答案。
虽是暗夜,王阳明眼前却一派光明,似乎一下站到了龙场最高的峰峦之上。什么天理、什么圣人、什么束缚、什么艰难……一切都是外物,只有心是属于自己的,跟着自己的内心走,所作所为,不违本心,你就是孔孟,你就是佛老,你就是圣贤。程朱理学虚伪坠落,八股科举,骗了多少世人学子。圣人之言,也要施行才有意义,知行不悖,相伴相生。对,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王阳明激动得大声喊叫起来。从者被惊醒,以为先生发了什么病。
此时,天已微明,群山染上一抹亮色,新的一天开始了。
201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