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复苏仍需时日
(2012-10-15 11:58:51)
上周A股沪深两市出现分化,上证综指上涨0.90%,收于2104.93点,深证成指下跌0.33%,收于8650.19点。分板块看,也出现一定分化,但呈现涨多跌少的格局,其中,石油石化、轻工制造两个板块涨幅居前,均超过3%,而有色金属跌幅最大,下跌1.55%。
海外方面,美国就业市场出现较大程度的改善,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显示QE3起到了推动住房市场需求的目的。美国9月失业率意外大降至7.8%,创2009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低于市场预期的8.2%;9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长11.4万人,亦超预期;10月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也大幅下降,至33.9万人,创逾四年半来新低,显示美国不仅就业复苏,居民收入预期也在改善,因此可以判断美国复苏的进程更加确定。
国内经济面,煤炭、钢铁、部分地区水泥等上游周期品价格有了明显反弹,在经济见底预期背景下应视为利好。但目前还无法看到终端需求的企稳和回升,如果下游需求无法起色,则上游的需求反弹可能无法持续。9月PMI新出口订单数据有所反弹,且强于往年季节性均值,显示外需有见底好转迹象,结合美国从无就业复苏走向全面复苏,有望提升我国出口需求,对冲制造业投资下滑和房地产投资低迷等不利因素。通胀面,9月PPI应该仍处于低位,即使见底反弹短期内还无法转正,对企业盈利促进作用不大,对CPI的拉动作用也不会太大。
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有所改善。9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从8月份的2.7%上升到9.9%,进口则从8月份的-2.6%,逆转到2.4%,超出之前市场预期。9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450.3亿美元,增长6.3%。其中,出口1863.5亿美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8月份快7个百分点,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口1586.8亿美元,增长2.4%,增速较上月快5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当月实现贸易顺差276.7亿美元。究其原因,一是一是季节性利好因素推动,9月份通常为欧美圣诞节采购旺季。二是受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联手量化宽松刺激,欧美经济缓慢复苏,利好我国出口增长。三是国务院“稳外贸”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出口的恢复性增长。随着欧美宽松政策及国内“稳外贸”政策效应显现,预计四季度进出口状况有望继续改善,但趋势性好转仍难以出现。
货币数据方面,9月份M1同比增长7.3%,比上月末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6个百分点;9月份M2同比增长14.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3个和1.2个百分点。9月份M1、M2数据均大幅超过之前市场预期,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基数原因,2011年9月M1同比增速由8月份的11.2%跌至8.9%。二是由于美联储推出QE3的影响。在9月份人民币贷款仅增加6232亿低于预期的情况下,企业活期存款(M1)的大幅增长与热钱流入和外汇占款增长有很大关系。可见,9月份货币数据显著好于预期,反映了多重因素,既包括财政存款投放,外汇占款增加,以及季末理财产品回流等因素,也包括货币政策2季度以来放松的效果开始显现。近期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保持市场利率稳中趋降,也显示政策的方向仍然是放松。但由于9月货币条件改善超预期,央行近期采取降低存准率和基准利率等大力度放松措施的可能性下降。
2012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10月以来食品价格又有回落;而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是CPI持稳的主因。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降3.6%,创下2009年11月以来35个月新低,环比下降0.1%。目前通胀仍维持低位,有利于政策维持宽松。PPI仍很低迷表明去库存仍未结束,经济企稳回升有待时日。
政策面,短期因素较少,长期因素有,国务院发文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显示政府欲将通过行政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推进结构改革,拓宽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国家队中央汇金公司公告,自10月10日起继续入市增持四大行股票,但从披露的增持量看,无法与以前几个季度相比,托市能力可能不够充足。
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基本面再次进入模糊期,环比改善有可能来自季节性因素,而非真实趋势有所改善。通胀预期仍在好转,为进一步的政策放松打开空间。因此,后市仍以震荡为主,“维稳”行情的持续性不会很强,投资上仍需保持谨慎操作,防止市场回落再次被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