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关键时刻暂停两分钟
(2012-07-10 13:21:56)
标签:
发脾气给建议否定孩子冷静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妈咪,关键时刻暂停两分钟
按:本文系应《家庭育儿》杂志吴老师之邀写成的命题作文,要求列举在育儿的某些“关键时刻”,比如:想训斥宝宝前、妈妈欲发脾气前、正要否定宝宝前、想要给出建议前……根据不同的关键时刻,给出育儿场景,再给出妈咪们暂停时和暂停后的育儿建议。文章发表于2012年第7期,此系原文,谢谢吴老师的编辑劳动!
关键场景一:
莉莉妈非常喜欢西湖,宝贝没出生之前经常和莉莉爸去西湖边游玩放松,莉莉出生后很久没机会去了,好不容易逮了个空闲的周末,于是兴冲冲地提前跟杭州的好友约好时间,想带三岁的莉莉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好风光,把这件事跟莉莉讲过之后,莉莉也一度很开心,谁知,票都准备好了,杭州那边朋友把食宿事宜也安排停当了,临出发时莉莉却突然不要去了,转而要去到班里的小朋友瑶瑶家玩,竟然有这么不知好歹的孩子,莉莉妈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
暂停两分钟:
幼小的孩子,兴奋点通常是随机的,受情景、兴趣和情绪影响较大,几天前很乐意很期盼的事情到了计划实施前突然改变主意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另外,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而言,的确未必是大人认为难得一去的远地方才是最值得向往的,只要放松惬意,家门口的小伙伴一样可以让他们玩出快乐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莉莉的表现符合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莉莉妈应该理解孩子这个年龄特点,别急于责备孩子。
对策建议:
面对莉莉突然改变主意的情况,莉莉妈可以把握一个原则:尽量劝说莉莉一起出行,以免杭州同学那边准备一通不好交代,但最终要尊重莉莉的意愿。
不妨蹲下来跟孩子沟通一下,问问孩子能不能去西湖回来再去瑶瑶家玩,如果孩子答应了自然万事大吉,如果孩子一下子难以答应,不妨找个其他让孩子感兴趣的点看孩子是否改变主意,比如,如果孩子喜欢做游船,就可以拿到西湖可以乘游船进行“游说”。孩子的兴奋点也容易转移的,有时候,可能不经意的一个小提议就让孩子转移目标了。当然,如果无论如何劝说孩子都不买账,最好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毕竟,出行西湖是为了孩子快乐,如果孩子坚决不买帐,也只有请求杭州那边的朋友谅解了,否则,即使强拉孩子去,到了目的地孩子再搅局同样很尴尬。
关键场景二:
坤坤出生后,家里的小房子住起来越来越不方便了,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坤坤爸爸妈妈一直在不辞辛苦地看房子,好不容易看中了一套,回家后两个人商量是不是要出手的时候,提到新房子可能距离爷爷奶奶家太远时,被旁边坤坤听见了,小家伙当即开始插话反对:“我不要距离爷爷奶奶那么远!”“我不要住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爸爸妈妈正讨论的头大,被坤坤这么一搅合,更加心烦意乱,“去去去,有小孩子什么事情,一边玩去!”爸爸忍不住想把坤坤赶走时,妈妈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暂停两分钟:
孩子虽然年龄很小,却是家庭的一分子,在有能力参与讨论家庭事务的时候,他们的意见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这种尊重,对孩子来说其意义是超越事件本身的:(1)当孩子感觉到这个家庭里他的意见和想法也有分量的时候,他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和作为家庭成员的自豪感,也许就由此慢慢生了根;(2)父母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将会习得尊重别人的行为习惯,并使他获得一种意识:我是有能力跟父母一起对话的,我是一个有力量的人。
对策建议:
既然坤坤想发表对新房子的意见,爸爸妈妈不防认真地对待这件事,郑重地把坤坤拉过来一起讨论,听听他对新房子的期待,一起讨论各种折衷的可行性,甚至在涉及到经济问题时,比如,如何节约家庭开支以便支付房贷等等,也可以让孩子参与意见,这样,孩子就会对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个大体认识,有助于他们全面地认识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价值,这是他们拓展责任意识的基础。
关键场景三:
最近甜甜爱上了画画,经常一个人趴在桌子上画的乐此不疲,有一天,小家伙画着画着,突然扔下画笔,兴冲冲地拿着作品跑到妈妈身边,激动地喊着:“妈妈,快来看啊,我会画小狮子了,看,它正在吃草呢!”妈妈一惊,小狮子也会吃草?当下就有点皱眉头,不过怕扫了宝贝的兴致,还是热情地结果了宝贝的画,一看,果然小狮子的嘴巴下面画了一些青草,妈妈有点哭笑不得,看着志得意满的宝贝,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暂停两分钟:
妈妈没有直接否定甜甜的做法是正确的,刚刚对绘画产生热情的孩子,的确更应该得到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击,否则不利于他们维持对绘画的兴趣,但当遇到明显的“缺憾”时,不等于家长绝对不可以介入,只是介入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把握两个原则: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像案例中的小狮子吃草的画法,妈妈就不应该想当然地去否定孩子,谁能说就绝对没有不吃草的小狮子呢?常识会告诉成人狮子是吃肉的,但传达常识不等于直接否定孩子的畅想。
对策建议:
甜甜妈可以在充分肯定孩子进步之处或画面亮点的基础上,就小狮子吃草一事这样跟孩子互动:“哦,原来还有吃草的小狮子啊,妈妈只知道小狮子爱吃肉,还不知道有爱吃草的小狮子呢!宝贝真有想象力!”然后,可以借机问问孩子有没有兴趣继续了解小狮子的生活,如果孩子不反对,就找些小狮子的绘本或视频给孩子看,让孩子了解小狮子的生活习性,自然地获得对小狮子更全面的印象。这样,既保护了绘画的积极性,又让孩子意识到狮子一般是吃肉的,但自己想象出来的吃草的小狮子,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关键场景四:
彤彤和妈妈去公园,看到即将过季的山茶花落了一地,喜欢花朵的彤彤一下子特别兴奋,因为妈妈告诉她花是不能采的,但地上的花可以拣,于是小家伙兴奋地蹲在地下拣起花来,捡了一些后,忽然发现旁边立了一个小姑娘,拉着奶奶的手在看她,彤彤连忙热情地拿起一朵捡起来的花,要送给小姑娘,谁知小姑娘的奶奶连忙拉开小姑娘,说:“地上的东西脏!”,不让小姑娘接,被拒的彤彤怔在那里,一脸茫然……彤彤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跟那位奶奶理论一下,但不知道是否妥当。
暂停两分钟:
彤彤妈妈担心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孩子没有明确跟妈妈求助的时候,妈妈可以选择不介入,毕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成长过程需要经历正常的喜怒哀乐,有时候成长的确是痛苦的,甚至可能伴随着挫折,像彤彤遇到的这种场景,就不妨视为挫折教育的一种,它将让孩子学习如何接受拒绝,接受拒绝也是必要的成长,卡尔维特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碰壁,曾经特意狠心做出让卡尔维特失望的行为,目的就是让卡尔维特经受人际关系的挫折。
对策建议:
彤彤妈可以选择不直接跟奶奶理论,而是反过来关注彤彤的情感变化,如果彤彤在短暂的失落之后,并没有太明显的行为异常,妈妈就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继续陪孩子玩,让孩子慢慢地消化所遇到的挫折;如果孩子因为被拒出现了消极情绪,彤彤妈就不妨做好彤彤的抚慰工作,共鸣彤彤的感受,同时告诉彤彤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她的错,她热情主动跟小朋友示好的行为是可贵的,值得保持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奶奶这样不领情的人,对此要有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