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过就忘怎么办?”等问题的交流
(2011-10-25 06:56:28)
标签:
幼儿记忆早期阅读价值绘本杂志各有千秋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孩子学过就忘怎么办?”等问题的交流
真不好意思,发动大家提的早期阅读的问题放了好多天了,因为手头实在太忙乱,才偷空逐一回复,请大家见谅啊,不过,再忙,也享受这种交流的乐趣,有问题,欢迎大家再继续提。我会尽量找时间回复的。
这个问题是禾禾妈提的,原文如下:
我想问的是,我有时会从网上得到一些奖品,比如花园宝宝,天线宝宝这样的杂志,里面有光盘,杂志就是涂色之类的很简单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可读性,所以我从不给禾禾买,但是禾禾却特别喜欢这样的杂志,要是他来选择读什么,那么一定是拿这样的杂志.我想问这样的杂志和绘本故事之类的书比是不是价值低些呢?第二个问题是,我发现有的禾禾读过的内容他会忘的很干净,比如唐诗,本来背的特别熟,可一段时间没带他看,他就会忘,我是不是需要对这样的内容多带他巩固呢.
对于禾禾妈的问题,我是这样认识的:
禾禾妈的困惑可以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杂志和绘本同样有价值吗?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可以考虑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是价值在于什么?在这一点上,我在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先生的观点基础上,认为早期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它的价值首先不在于他的教育性,而是它的娱乐性,就是能够给孩子提供一种高层次的快乐,能让孩子经由手头花花绿绿的读物,建立对阅读、文字的快乐敏感,进而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教育过程,因为孩子的心智、情感、审美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但比之入学后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孩子来说,这种些功利的教育收获不应该成为学前期孩子阅读的首要目的。
当然,即使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之旅,不同的读物带给孩子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成人可以经由读物的选择来控制孩子所获教益的质量,但这不能忽视一个前提:对于喜欢的东西,孩子才能首先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读进去、进而不自觉地吸收它带来的教益,所以,孩子喜欢是个大前提,否则,再好的书,也难以体现早期阅读的价值。
其实,即使从功利教育来说,杂志和绘本也是各有千秋的,绘本以故事为主,以情节取胜,比较易于承载丰富的教育内涵,相比来说,杂志的故事可能不如绘本那样经典、专业,但它也有优点,那就是它的教育形式比较丰富,比如,一本杂志中,可能包括儿歌、手指游戏、手工、涂色之类的内容,可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体验多种乐趣,同样有助于孩子的娱乐的过程中得到尽可能全面的成长,比如精细动作、审美能力、智力发展、语言发展等等,更何况,像您提到的花园宝宝、天线宝宝之类的,都是非常经典的面向孩子开发的产品,虽然不适合成人欣赏,但对于孩子来说,一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心智特点的,未必简单的东西就没有您所期待的教育价值呵呵。我自己不喜欢花园宝宝,但桐桐喜欢,我还是会给她买,陪她看,许多幼儿期刊杂志,我也不喜欢,也会给桐桐买来看。我觉得,只要是杂志本身比较专业,没有常识、逻辑、价值导向和印刷错误,都是可以给孩子看的。
二、孩子学过就忘怎么办?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这是正常的,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特别是对于3岁之前尚无永久记忆的孩子而言,即使是3岁之后,孩子有了永久记忆,但由于此时的记忆,还是以无意识记为主,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形象性与情绪性,即使经常可以听到他们讲到几个月之前甚至一年前发生的事情,却不能期待孩子能记住学过的每样东西,这是由他们的记忆特点决定的,只有对于那些直观、形象、具体、鲜明和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才会记得很牢。而对于那些机械识记、尚难理解、不感兴趣等情况下记忆的东西,忘掉是很正常的,桐桐也一样。
不要担心,即使孩子想不起来,当时记忆的过程中,还是自有它的价值,正是在这样的记忆过程中,孩子的记忆策略在慢慢发展、接受的刺激类型逐渐增多、表象逐渐丰富……所以,我个人觉得,孩子的这种现象,思想上应该顺其自然,行动上嘛,适当帮孩子巩固一下也挺好的,但不要期望值过高,特别是对于唐诗这样不大理解的东西而言,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记忆的次数,而是记忆的过程,如果教孩子的过程中,成人能用尽量生动、直观的手法,调动多种感官,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接受,效果来的比机械的重复会更好一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