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边观石

(2011-12-08 06:51:26)
标签:

杂谈

分类: 祖国各地

   在周至县城以南,107省道两旁,堆积着许许多多石头,东西延绵长达一公里、南北跨度约300米,形成一特殊的石头阵景观。放眼望去,高低错落,规格不等,或立或卧,形状迥异,蔚为壮观;走近再观,质地天成,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相映成趣。回来后上网查,才知这就是周至县马召镇金盆村奇石园。并有记者报导:全村一半人从事石头加工生意,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就达4500多元,并形成了产业化。

路边观石
1

路边观石
2
路边观石
3
路边观石
4
路边观石
5

路边观石
6
路边观石
7

路边观石
8

路边观石
9

路边观石
10

路边观石
11

路边观石
12

路边观石
13

路边观石

 

14
路边观石
15

路边观石
16

路边观石
17

路边观石
18路边观石
19

 

      看石后,才在网上看到有很多有关报导,摘几段:

     走进金盆村奇石园,就像走进了石林般的石头王国。这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工匠们不是在雕琢形状,就是用氧气焊切割石头背面;工艺师们有的在已订购的石头上凿槽刻字,有的在为已刻好的字上涂漆着色;精明的老板在和客商讨价还价,大型的吊车出出进进,或卸或装;路边的汽车排了一长行,看的、问的、转的、谈的,客商和游人络绎不绝。听说记者采访,经营户们纷纷聚拢过来,脸上写满了喜悦。在马召镇政府分管副镇长马斌、金盆村党支部书记陈明和村委会主任马战位的陪同下,记者了解到金盆村的创业和发展过程。马副镇长介绍,马召镇东临黑河,西靠沙水,南依秦岭,北连平原,是山、水、滩、塬兼有的风水宝地。正是因为黑河特有的石头资源才形成了今天金盆村的石头产业。(注:这些我们没看到)


    村党支部书记陈明说,2000年因建黑河水库,金盆村整体搬迁到移民新村,闲下来的村民看有人收藏黑河里的石头,就逐步演变成卖石头,没想到渐渐供不应求。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周边客户纷纷登门求购,石头生意由小做大了。
    认识石头的价值后,原料、人工、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在涨价,原料近处已采光,金盆村人就从汉中、河南南阳等地运来石料。面对这种情况,村两委会及时在107省道两侧黑河老河床的滩地上给经营户提供地皮经营奇石,东来西去的过路车辆穿梭于此,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村民们也以自筹和入股的方式自愿组合融资,参与石头经营,逐步形成了眼下的气候。
    

    如今的金盆村,已是全国60多个石头生产园之一和西北最大的奇石基地,像这样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从事奇石产业人员已占全村总人口的70%以上。仅此一项,年收入达1500万元以上。石头产业又带动了冲、刷、洗、磨、刻、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
   

 

  全村919名村民中,有469人直接或间接从事石头生意;全村每年从石头身上获取的收入在500万元左右;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4500元,远远高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

 

     【@有你的地方^_^*就是*天堂@】@随生活更新@

 

   不知为何,我看到这景观和报导心里竟喜中有点忧,喜的是村民致富,忧的是这样大规模的开采,对河床对环境有无破坏?

    我办公室的朋友说开车带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看石,等了我两周也没能成行,一位朋友只得回了西安,我很过意不去。在我值班快结束时,外甥女,外甥女婿和大妹妹在妈妈午睡时,开车带我去看石,我以此文表达我对大妹妹一家的感激并留下纪念。朋友就先在这里看几张吧。 

               【@有你的地方^_^*就是*天堂@】@随生活更新@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