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怎样制造男子汉
(2011-02-16 10:39:48)
标签:
杂谈 |
这恐怕是每一个有儿子的父母梦寐以求的事情,据我了解有如下一些招术:
一、在学校培养:
别指望学校里能交给孩子什么真本领,他们充其量是交给孩子应付考试的能力。
既然这样,还要不要让孩子上学呢?当然要,知识可以在家学,但怎么和人相处、与人合作,非得在集体中学不可。像社会上都会遇到的竞争、交际,对人的理解和关照,建立交际圈子,人脉积累,等等。如果从小就是孩子王,长大了也可能成为领导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人和孩子一样,差别只在利益大小的不同,手段的复杂程度。
作为男孩子,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是学会如何面对武力,能用智慧化解、不战而屈人当然最好,有时候也得文攻武卫,保有自己的“国防”。怎么才能打得赢?如何挑选打架的时间、地点,要不要外援,打斗的变数,打不赢时的退却策略、程度的把握。熟能生巧,多打才能积累经验。反正是拳头对拳头,危险性也不会很大。
二、在社会上学:
社会是个大课堂,也是将来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要面对的真实战场,所以一定要尽早让孩子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锻炼。
其实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中,离得并不远,问题是作父母的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社交场合,包括同龄人之间和与成人之间两种,如和成人吃饭、聊天,学会成人的礼节,不要因为孩子小,总是被摒弃在这些场合之外。这样长大的孩子,成人以后再遇到大场面就不会紧张,就能应付自如。
旅游,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环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异域环境的比较,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的长短处。
在艰苦的环境中学,有意识地让孩子到生活更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别怕他们一时吃点苦。现在很多人是从部队、插队中走过来的,经受了艰苦磨练,为后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到国外学:
中国的教育水平与世界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商端的创造性教育很不够,基础教育倒不一定非要去国外学。据我所知,想到美国的中小学去过轻松日子的孩子一定会大失所望,他们那里学生的课业负担,正在不断加重。中国的教育方法也一直遭人垢病,老师急于灌输结论,学生缺乏主动的学习精神和深入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教育不是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而是打击甚至磨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离实际工作需要相距甚远,转回头还要再学习。这时候的学习才真的进入了轨道,为什么不能从当学生的时候就让他们有这种渴求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实际生活对于知识和能力的需要是什么,他们应对的是如何在考试中拿高分,而不实际能力的多寡。
四、常年坚持一种技艺的学习
现在中国人比较浮躁,这可能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代价,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学到一点真本领,非要有经年累月的长期磨炼才行。而且这种技艺的学习,不是为了考级加分、挣大钱那么功利,可能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比如学习书法、学习写诗、学习一种乐器,不一定要以此为谋生手段,但长期坚持,这本身所需要的毅力,却是一个男子汉、一个真人所必需的。通过这种爱好的追求,满足精神的需求,也会交到一些有追求的朋友。
五、拜师学艺:
中国历来有拜师的传统,很多技艺是通过一对一的口传心授来传承的。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名师指路。找一个在某种领域中有成就的导师,长期跟他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问题是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也许中国应当建立这样的机制,让学有成就者多带一些高徒。二是,要耐得住性子,这样的人通常是有脾气的,不那么好求,很多时候也不是金钱可以拿下的。要让导师看得上眼,认可这个徒弟才行。这种教,不仅是知识技术的传承,还有人格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