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路平llp
李路平llp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8,364
  • 关注人气:1,0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河南文物局长郝本性

(2010-08-23 14:37:13)
标签:

郝本性

鲁潜墓志

伪刻

分类: 曹操墓事件

http://img.gmw.cn/2010/2010newlogo.gif  光明日报专栏> 深度报道

 

               答河南文物局长郝本性 郝本性先生


    针对相关质疑,省文物局专家、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郝本性一一作出了解答。对把“武”字“止”部错写为“山”一说。郝本性说,在东汉晚期至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碑别字特别多。据《碑别字新编》记载:“每个字头下有多达几十种甚至百余种不同的结构的字形,而其中通常习见的异体字或俗字不过数种。”这主要是因为书写人用笔不同等原因造成的。

 

  “就好比甲骨文,在100多年前,谁都不知道有这种文字。但不知道并不代表就可以断定它根本不存在吧?”郝本性举例说,曹操墓中“武”字“止”部写为“山”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相同,恰巧证明了碑别字存在的一致性。而有关学者以此来判定曹操墓是假的,不仅缺乏对那一时代文字的认识认知,同时也有悖科学的态度。

 

          质疑曹操墓不该殃及《鲁潜墓志》

 

  “苏州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与会学者质疑曹操墓而殃及《鲁潜墓志》造假,是没有道理的。”郝本性说,如果说怀疑曹操墓造假是为了经济利益的话,那么《鲁潜墓志》造假的动机又是什么?仅仅是为给10多年后曹操墓的发掘做铺垫吗?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了解一下《鲁潜墓志》的发现过程,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鲁潜墓志》发现至今,考古专家从没有质疑过它的真实性。”郝本性说,而此次因其给曹操墓的发现提供了比较确凿的线索,并因其碑别字上的写法,背上造假“恶名”,若鲁潜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想?

 

   以上是郝本性先生今天对媒体的公开答复,本人再作说明:

 

    一、《碑别字新篇》我八十年代第一版就有,把楷书与隶书混淆说明你是还没搞清楚文字的生成,古人讲“非究于篆无由得隶”即不懂篆书就不知隶书的来历,你把历代隶书查阅公布图片读者自会比较。(见附图)

 

    二、后赵年代安阳在胡人的统治下从历史环境与风俗,当时安阳不可能有墓志出现,《鲁潜墓志》的年代为公元345年,你能找出同时期或上下三十年安阳出土的墓志吗?

 

    三、“质疑曹操墓不该殃及《鲁潜墓志》”,河南前文物局长常俭传当初就是宣布发现了《鲁潜墓志》并以此来确认了“曹操墓”,你们怕殃及会露馅是吗?

 

    四、“考古专家从没有质疑过它的真实性”,“鲁潜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想?”查查史料吧,鲁潜当时官职与伪造的《鲁潜墓志》官职根本不符。任何人对任何证据有权提出质疑,中国考古学科是从乾嘉学派考据、金石学演变而来,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即请益南博王敦化等古文字学家,还算有点“旧学”功底,有资格质疑吗?

    “还有鲁潜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想”这种唯心说法,竟出自行政领导之口,学术就应求真。

 

   现摘录2010.8.23在苏州召开“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我的发言片断求教于你:

 

    鲁潜墓志的书体,其风格是有意“拟古”西汉未东汉初期的汉简书法风格,如“驸马都尉、建、帝、泰南”等字明显刻意描仿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书写的《居延汉简》的文字、结构与用笔方式。后赵建武十一年即公元345年,书体的演进几乎为楷化了,有些字只是略带些隶笔,而作伪者想极力地追摹时代风格,生硬地夹着些方笔字形以充当时楷隶,近似于“文革新魏体”,与整通墓志字体的风格不能融为一体。仿古隶书是尖刻造作、界格刻画而欲表出尽善尽美的姿态,硬伤如“年”字第四画在隶书中是横画而不能竖画,直至隋代的碑刻文字都是如此(附图1)。“大岁”应为“太岁”,“大”、“太”虽可通假,但在东汉时代的篆隶巳分列使用。“陵”在东汉时偏旁为耳朵,并非“土”旁,如东汉重要碑刻(公元156立)《礼器碑》、直至同时代晋碑均不用“土”旁。“肺”字在东汉初如《武威汉简》即此为月旁而不用耳朵旁。(此字应为“师”字,考古队释成“肺”,不解。

 

    “解”字右边《说文》从“刀”从“牛”,省略“刀”头为唐代以后写法。作伪者不通文字演变而故作高深地“造字”、“拟古”露了作伪马脚,这种伪作的“雨夹雪”书体在其上下几十年间墓志绝无类似的风格。汉代的书法由两大体系构成:一是碑刻文字,二是简牍。因为书写、刀刻工具不同,两体并行而不通用。而同期的墓志书体如《王兴之夫妇墓志》,刀法是双刀平切,《颜谦妇刘氏墓志》更是刀锋直露,表现很粗率简单。

 

    《居延汉简》在一九三0年和一九七二年两次发掘,而大量公布图片资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蹊跷的是《居延汉简》与《鲁潜墓志》虽前后相隔三百三十年,而年号同为“建武”。是否书写者把前后“建武”混淆为同一时代年号,这样造假书体就有了个时代风格依据,不得而知。而据《居延汉简》公布图片资料年代来推断,《鲁潜墓志》造假应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很显然1998年发现的《鲁潜墓志》是个地道的“新货”。


    从《鲁潜墓志》公布拓片看毫无(青石)石炭岩在地下侵蚀千年的“石花”,细审即知年限不长。而河南方面可能觉得第一次公布的《鲁潜墓志》拓片太为“完美”,其后又另行公布其拓片,但明显人为做旧得“伤痕累累”,不堪入目(附图2)。《鲁潜墓志》的纪年天干地支混用,墓志以“建武十一年”年号纪年,而又画蛇添足以“太岁”纪年法再复述,魏晋南北朝墓志无此纪年法,十二地支纪时的应用是很早,这种地支配干支混用的纪年、纪时方法始于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以后才始用。

 

    志文中多处以“步”为计量单位,古人迈一步为跬,迈两足为步。如周代一步为八尺,《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以六尺为一步,因历代换算方法不一,汉后就以“丈量”了,“丈量”是把黄牛背在身后以方步计算,一步约一百三十厘米。东晋的计量单位是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墓志中均以多少“丈”或言在某某“左右”来标明所葬方位的。不知当初以《鲁潜墓志》来推算“曹操墓”的始作佣者,用的那个朝代的计算方法来“度着方步”核定距离发现“曹操墓”的?因现代是以军人正步标准计算方法一步为七十五厘米,“五尺为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路程,这与东晋以步来计算方法出入实在太大了。古今不一的丈量法是不能通用的,否则要闹天大笑话。再如古代东汉时一尺为二十三厘米上下,曹操身高七尺,就可以得出他大概是165cm左右,如按潘伟斌用现代一尺等于33.3cm来算,那曹操就变成了二米三的巨人姚明。

   《鲁潜墓志》120个字,其中有66个字是描述“魏武帝陵”的方位,未见一字记述墓主生平事略,墓志铭似乎是一个叫解建的人留给别人的路标牌,以方便别人去寻找魏武帝陵。这《鲁潜墓志》为何不用西门豹陵墓作参照物?因魏武帝陵也是用其来作参照的。何况魏武帝陵据史载“因高为墓,不封不树”,地表上并没有任何人为的标志物。

 

   古代的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古人有“大小二篆生八分(古隶)”、“非究于篆无由得隶”这说明隶书的生成是篆书来,隶书当时亦称为正书,为公文体,从隶书文字可以上溯造字之原,下辨楷行递变之迹。如“武”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止戈为武”,隶书“武”下面必为“止”,从篆书到隶书我考释了东晋前七十多个“武”字均如此(附图3),字体风格可变但文字构成“止戈为武”不变,《鲁潜墓志》中“武”字下面竟写成了“山”,另一写成了“之”,止下一横出头太长八分书为“之”。两个“武”写法均为错字,遍查几十种篆隶无此一例。所以《鲁潜墓志》决非后赵建武十一年所书写,因造假者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但“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被这次河南安阳曹操墓考古队作为铁证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与《鲁潜墓志》第二“武”字“止”部均错写为“山”,字的体势、错误、字法一样,刀法略变为一粗一细而已。“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牌中“武”与《鲁潜墓志》中第一“武”字同样“止”下横出头太长,错写为“之”部,字的起笔同样“钉头”(非正常隶书的“蚕头雁尾”),同样笔画瘦硬。相差一百多年间“武”字法错写、刻画的工匠如出一辙,笔者细审比勘结论:“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与《鲁潜墓志》与为同一人操刀作伪(附图4)。

 

    再说,曹操丧礼等同国葬,墓陵殉葬铭刻文字应是代表了当时最严谨规范的标准隶书公文体、石牌制作当然用最精湛的隽刻工艺、表现出最高皇家级别的工艺效果,有谁敢用这草草不工的错字、石料很差“魏武王格虎大刀”石牌系列作随葬品,难道不怕杀头吗?曹丕也断然不会同意的。而书体不一、石料质地极差、石牌大小不同明显非一人所书,河南考古队将这些荒谬的石牌强加于“曹操高陵”,真是让所谓的“曹操高陵”蒙羞了。


   
 如上所述,我从诸多方面推断鲁潜墓志与作为“曹操墓”核心证据的石碑为伪托,伪刻。考古学有一定律,证真需一万个证据,而证假只需一个即可全盘否定。百般狡辨是无用的,欢迎河南考古队专家们供可靠、可信的同时期的墓志来力证、驳议。

 

     可以论断,1998年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穴村发现的伪刻《鲁潜墓志》,是为今天的挖掘曹操墓埋下了造假的伏笔。“曹操墓”核心证据的石碑作伪 ,彻底否定了“曹操墓”的真实性。

 

答河南文物局长郝本性

                    两汉魏晋75种“年”字写法 无一字封口竖写(附图1)

 

 

《鲁潜墓志》河南伪造
                    

           第二次公布的《鲁潜墓志》拓本人为地做旧(附图2)

《鲁潜墓志》河南伪造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  (附图4)
                 




《鲁潜墓志》河南伪造

                     《鲁潜墓志》红圈内“武”字
《鲁潜墓志》河南伪造

                 东晋以前各种“武”字写法(附图3)

可参照本博《鲁潜墓志 河南伪造》更加详尽http://sspress.cass.cn/news/14703.htm

《鲁潜墓志》为新造确有根据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扩展阅读: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0-09/1072082.html 

江苏书画鉴定专家以书法艺术证谬否定曹操墓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caocaomuzang/detail_2010_08/23/2098084_0.shtml

金石专家李路平:鲁潜墓志与曹操墓都造假无疑

http://news.qq.com/a/20100101/000987.htm

李路平:墓主印章缺失不能认定曹操墓

http://news.jschina.com.cn/focus/201001/t297354.shtml

评论:由“刘委员”强定曹操墓想到“兰亭论辩”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0-01/12/content_2716895.htm

江苏专家李路平再质疑"曹操墓" 称印章应为铜质

 http://news.qq.com/a/20100101/000987.htm

江苏专家李路平:难以服众多方质疑曹操墓:"印章缺失"是硬伤?http://expo.people.com.cn/GB/112721/112809/10690919html

江苏专家李路平:曹操墓认定的硬伤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12/02/content_18990474.htm

河南“赝品专业村”仿古出神入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