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路平llp
李路平llp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8,277
  • 关注人气:1,0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一王---- ----王文治书法品评

(2010-05-23 01:47:35)
标签:

清代书法

王文治

李路平

杂谈

分类: 《书法报》专栏:明清书法品评

《书法报》兰亭专版2010.4.28第16期

《江南一王》.王文治书法品评 

江南一王---- <wbr>----王文治书法品评

                                                王文治行书《题杨補之画梅诗》行书


    清代中期帖学仍很盛行,乾隆皇帝命刻《三希堂法帖》,推动了帖学的发展,盛行的书风是帖学杂馆阁体。而帖学一脉朝野上下莫尊于王文冶、翁方纲、刘墉、梁同书合称为“四大书家”,俗称“翁、刘、梁、王”。翁方纲学唐碑,亦涉猎汉碑,但气质仍与帖学相近;梁同书书体娟秀,他与梁(山献)、梁国治并称三梁;刘墉书法沉厚、腕力超人,与王文治同誉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稍逊若姚鼐行书淡宕、永惺行书典雅、钱澧楷书厚润、铁保草书野逸以及张问陶、郭尚先的行书,在当时都很享大名。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科举考试中得探花。他的书法得赵孟頫、董其昌神韵,其源头又在二王。关于王文治的书法,有一段很有趣的公案,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称“太守天资清妙,本学思翁,而稍沾笪江上(重光)习气。中年得樗寮(即之)真迹临摹,遂入轻佻一路,而姿态自佳,如秋娘傅粉,骨格清纤,终不庄重耳。”后人受钱泳的影响,有说他临董其昌的,而张即之的字是很得董其昌欣赏的。董其昌认为张即之结字运笔不沿袭前人,自出机杼。为什么王文治会学坏了呢?但杨守敬认为“梦楼书法虽秀韵天成,或訾为女郎书”说的王文治略相有“脂粉气”。

      纸本《题杨補之画梅诗》行书斗方,为王文治四十二岁所书自作诗。其风格正如钱泳喻骨格清纤、姿态自佳,这倒是鉴定王文治书法真伪的要领所在,因王文治书法运笔柔润,淡中见骨,近似董其昌,而结构比董字更楷化。此帧气格高雅、流美妩媚,这种婉约而不乏风骨的格调是难以仿效的,但其书略有扁薄之病,优劣俱在于此,其喜用长锋羊毫和青墨色的淡墨作书,尽显峻逸之象,这倒与其风流倜傥之才子的秀逸有着表里相成之妙。

     王文治亦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因王文治极通董玄宰、米元章用笔用墨之妙,丹徒潘恭寿即得王文治授以书入画之道,终成大家。其画时得王文治题跋,时人称许“潘画王题”,书画两绝,洛阳纸贵,而近代“苏州片”有作伪王文治书法的高手,但伪作少秀逸而多飘浮,有村夫之气。典藏界评其书尝有“天下三梁(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之说,故其传世作品也真四赝五。

     王文治鉴赏眼力甚高,他做云南临安知府时,某城楼有一个木匾,上题“雄镇东南”四字,“镇”字缺半,当地书家补了一半,人们认为是天地无缝,他并不知为人后补,看到这四个字后,戏称是一条活龙夹着一条死蛇,由此轶事也可推知他的眼力了得。

 

 释文:朝来折取涧之滨,插向军持态更新。仙帐初醒还似梦,僧房深闭已知春。偶同秦篆萦香霭,不屑唐花作比邻。试倩灯光照疏影,一枝瘦硬自通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