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2015新互联网公司300强系列37--云家政

标签:
it |
一、公司及创始人简介
二、创业故事
一次糟糕的面试
从实验者到享受者
享受和BAT打交道
注:本小节来源于网易科技报道
三、发展历程
2014年
9月 云家政北京站开通
7月 云家政深圳站开通
6月 云家政广州站开通
5月 云家政完成4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3年
10月 云家政公布家政行业第一个行业报告
7月 云家政召开全国家政大会
2012年
12月 云家政完成天使融资
12月 云家政网站上线
3月 云家政网站开发
2011年
8月 获得首个家政公司用户
8月 与家协达成排他合作
7月 云家政网站版系统开发完成
2010年
10月 上海家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四、产品价值
云家政A轮融资估值一个亿
“云家政”这个项目是在2013年7月份开始做,中间有种子投资,2014年4月15日在它们一季度运营沟通会上云家政副总经理孙黎表示已经融完400万美金的A轮,估值达1亿元。从正式做到估值1亿元,“云家政”用了不到一年,而且是在家政这个慢行业。
家政O2O行业存在的误解
很多人对“云家政”估值1亿不太理解,其理由是:1)家政这领域难以整合,缺少想象空间,而且特别慢;2)“云家政”虽然号称数据库里面有7万名阿姨,但实际对线下服务的把控不足,线上订单量也不多;3)“云家政”看不到盈利方向和前景;4)巨头一旦发力,创业公司难以撑住。
从市场规模来看,家政虽然不像餐饮那样高频,但确实是个大市场。有一点是孙黎也承认的,这个行业确实很慢;对于这个行业的O2O创业企业来说,一不小心还会成为先烈。但正是因为难以整合,这反倒给创业公司留下了机会,因为巨头无法干好苦活累活。实际情况是,目前的纯互联网创业已经没有多少机会,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是下一波热潮。
“云家政”在2014年4月份对外宣称数据库里面有7万名阿姨;而按照“云家政”的计划,到2014年底,这个数据是20-30万名。对于处于还很早期的家政O2O行业来说,线下的信息线上化,本身十分有意义;而且,做好线下的信息化,其实难度并不低。有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是,不管大众点评现况如何,2004年时的大众点评在做餐厅的信息化奠定了餐饮O2O行业的基础。
至于互联网巨头要发力家政O2O领域,是否可以轻松干掉创业公司?答案是否定的。和其它行业不同,家政属于重决策的领域,用户在选择服务时除了看价格外,也会格外看重服务质量;互联网巨头的流量+价格的粗放打法在家政O2O领域会效果大减。即便是“消灭中介”是未来趋势,但在家政行业还得5-10年,有足够的时间让家政O2O公司建立优势或转型。
“云家政”值1亿元的逻辑
庞大的阿姨数据库是“云家政”现在能对外宣传的最好噱头,但如果仅仅靠8万名阿姨的数据库显然无法说服投资者,“云家政”值1亿元的逻辑在于:国外成功的样本参考;正确的模式和方向;可货币化的前景看好;核心团队优势互补。
投资圈一个不成文的做法是参照国外公司来给国内同行定价。家政O2O领域,国外最典型的莫过于Care.com,这家公司于2014年1月登陆纽交所,它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有约400万的看护服务提供商;有99%的凑合满意度;UV是行业第二名的数倍。对标Care.com,“云家政”认为自己是中国行业的第一(无论是阿姨数量还是线上订单),有希望成为中国的Care.com。
而“云家政”采取的模式是B2B2C,有别于直接干掉线下家政企业的C2C模式,“云家政”认为绕不开线下门店,合作共赢是出路;也有别于传统家政企业做线上的B2C模式,它们不可避免地面临扩张慢的局限,而一旦做加盟,有分不清既做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身份。一段时间下来,“云家政”认为家政O2O的B2B2C模式已经得到认可。
在货币化方面,“云家政”也已经在尝试礼品卡,和同行不同,“云家政”采取在低额的细分领域(如保洁)发行低面值的礼品卡,在高额的领域(如月嫂)“云家政”尝试和银行合作、让用户分期付款的方式获得自己的佣金。当然,家政O2O行业要想实现支付闭环并不容易,“云家政”占优势的一点是:它既是预订公司(收集订单),也是SaaS公司,成为任何线上流量的“下游”,可牢牢绑捆线下门店。
而在团队方面,“云家政”三个创始团队成员,有年纪较大的董玮,擅长内部管理和投资接洽;而CEO薛帅、孙黎都是年轻人,经验上更适应互联网,打法也更灵活。“云家政”将在他们三位的带领下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