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坻老家“桑梓大讲堂“讲“阎檀和他的德兴合商号”

标签:
赶大营德兴合阎檀桑梓大讲堂宋健 |
分类: 赶大营篇 |
经原红桥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韩吉辰先生和宝坻政协委员、文史专家宋健先生举荐,2018年9月20日下午,我在宝坻老家“桑梓大讲堂讲了《阎檀和他的“德兴合”商号》,比较详细介绍了以阎檀为代表的天津人,积极支援国家新疆平叛,为平叛大军提供后勤保障,并为日后新疆经济建设做出很大贡献的事迹。
当然,在两个小时里,若将“德兴合”商号的兴衰及阎檀的传奇人生讲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口才不好,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不会像评书演员那样制造悬念,抑扬顿挫侃侃而谈,只能尽自己所能,把已收集整理的一些材料呈现给宝坻观众,并对“德兴合”商号的兴衰做一些分析,算是为家乡的商业史积累一点资料,填补一个空白吧。
我在整理家谱过程中,曾多次到天津市图书馆查找资料,特别希望能在宝坻区文史资料选编的书中,查找到有关老家阎皮庄和阎檀的资料。遗憾的是,在宝坻区文史资料中,竟然没有发现一篇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记载。由此我也更加意识到,积累、整理历史文字、影像资料的重要意义,这也是我全力支持这次录像的根本原因。
这次讲座,不仅全程录像,还要将录像上传至国家图书网站,作为影像资料保留。为防止日后纠纷,我还与宝坻图书馆郑重地签订了授权书,同意由国家图书馆在网上发布。我觉得,这是宣传宝坻,宣传家乡的好事,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我还向图书馆承诺:日后,我们整理出书后,首先送宝坻区图书馆以及区政协文史委若干本,供后人研究查阅。为家乡提供一些文字资料。
我和文史专家宋健先生过去从未谋面,我只是通过微信,向他传递了阎家的相关材料。宋健先生慧眼看中了阎家在宝坻商业史上的重要地位,积极与宝坻图书馆杨馆长联系,促成了这次讲座,目的只有一个,为宝坻商业史留下一些资料。为此,宋先生还请假,协调了讲座的相关事宜。这就是文史工作者的情怀。局外人很难理解文史人是什么信念,会让他们这样默默无私地付出。
“德兴合”不是一般的商号,它是新疆商业翘楚,是新疆新八大家之一。这在众多文献中均有记载。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丝路津商》登载的呼和浩特当年最大的驼户德厚堂曹梦麟生前回忆文章中,就写道:当年他们承运的天津商户中,一般商家资本约10万大洋,只有“德兴合”的资本达到100万大洋。足见“德兴合”商号在新疆实力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阎檀在新疆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耗尽了青春和生命,创造了辉煌的商业奇迹。他不仅完成了从农人到商人的角色转换,也和成千上万“赶大营”的天津人一起,靠手推肩扛为军队供给急需后勤物资,用血汗谱写了一曲商业支前壮歌。在帮助左宗棠平新疆叛乱过程中,阎檀还和精忠报国的湘军将士一起,侦查敌情,熟悉地形,勇敢地为平叛部队做向导,为收复国土,赶走入侵者,维护祖国统一,建设边疆,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他的这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填补了“赶大营”历史的空白,更填补了宝坻商业史的空白。
另外,阎檀注重教育,开设私塾,让全村人都有获得良好基础教育的机会。因此,从阎皮庄这个不大的村庄,先后走出了许多名人。如曾任天津市公安局消防民警大队大队长(相当于现在市公安消防局局长)的阎立昌;曾经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优秀体育人才,原河北省体委运动系副主任(相当于现在的体工大队副大队长)的阎学恭;天津市国税局副局长阎平昌;曾写出在全国有巨大影响稿件的新华社天津分社主任记者阎晶昌;曾任上海市公安局治安处长的阎会昌;曾培养过新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王志良(启蒙教练),日后任天津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的阎术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任四川省南山机器厂(国营661厂)总工程师、副厂长的阎凤阁;天津理工大学教授阎凤高等等。他们能在各自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得益于阎皮庄良好的教育传统和氛围。得益于良好的家风。
这就是我这次讲座的意义所在。
附: 宝坻图书馆所作的讲座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