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合在天津的办事机构
(2018-09-13 10:05:23)
标签:
赶大营德兴合皮张东来货栈益大公司 |
分类: 赶大营篇 |
因“德兴合”在新疆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成为新疆商业的后起之秀,由于业务量大幅增长,需大量采购日用百货并出口皮毛、肠衣,亟需在天津建立常设机构,保证日常经营业务运行。
“德兴合”为什么要将采购和出口基地设在天津而不是北京。这是不是偶然的。20世纪30年代,天津已经发展成北方的贸易大港,进出口总额占华北地区的60%。在出口贸易方面,又以棉花、皮毛以及畜产品为主。天津作为水旱码头,濒临渤海,交通便利,是北方商贸中心,有大量外商,还是全国重要商品生产基地,为“德兴合”从事进出口商品业务提供了优质货源。诚信而有效率的行栈系统,为“德兴合”开展外贸出口提供了便利。这是其他地方无可替代的。
于是,“德兴合”在天津的办事机构设在现红桥区北门西的东来货栈。这里与繁华的针市街相邻,是天津最著名的商贸集散地。有卖皮毛的、药材的,“德兴合”则主要从事羊肠衣、珍贵皮毛(如狐狸皮、猞猁皮、狼皮、扫雪貂皮、旱獭皮、灰鼠皮)、猪鬃等土产品出口贸易。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欺凌,“德兴合”天津办事处租下了坐落在和平区营口道四宜里的一处办公用房,作为“德兴合”及“德生堂”药店天津办事处。这里是原江西督军蔡成勋出资盖的整体三层,局部四层的连体府邸,面积400余平米。
办事处一楼设有门卫、厨房、小锅炉房、车库、卫生间及佣人居室。二楼为办公室,左右各四间。其中两间由木质折叠门隔断,打开隔断门,便是一大间会议室。三楼为几间居室。四楼除一间居室外,有40余平米的晒台。这里临近海河大连码头,交通便利,是商品仓储、出口的最佳地点。后来,“德兴合”歇业后,该办公地点又成为“德生堂”的驻津办事处,成为“德生堂”采购、发放药品的基地。
为给新疆及丝绸之路各商号配送更多优质货源,“德兴合”上世纪30年代初,在天津北马路北门西北侧的一个院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红桥区卫生局曾在此作为办公地点,因城市拆迁,现遗址荡然无存,在原址上盖了长征医院),成立了“益大”贸易公司,这里离“德兴合”办公地点东来货栈很近。专门从事内外采购贸易(俗称:内局生意)。
“益大”公司有员工二十多人,在当时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吸引了许多老客。因为这些赶大营的老客,多数来自新疆迪化,一次进货很多。如绒衣、绒裤、棉衣、棉被、棉手套以及其他御寒商品;冬天来时,购买夏季需要的商品,如单衣、单裤、汗衫、背心、袜子等。然后还要将货物运到火车站托运到呼和浩特。那时从天津到西部的火车,最远就是呼和浩特。老客们再用骆驼运送,经过漫漫的沙漠,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货物才能到达迪化。我舅舅当年曾在“益大”公司供职,据他介绍:客商们都千方百计争着与“益大”公司做生意,希望攀上“德兴合”这棵“大树”。“益大”和“德兴合”实力雄厚,如果老客一次采购过多,而没有携带足够的资金,“益大”公司敢于赊货。第二年客户来时再补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携货潜逃的情况,那时的人还是很淳朴,很诚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