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的阎寿山
(2018-04-24 15:05:10)
标签:
阎学仁姜老爷阎皮庄祝寿德兴合 |
分类: 家史荟萃 |
阎寿山虽然掌握着这么多资产,平时很低调。据天津市宝坻区尔王庄乡阎皮庄村民回忆,阎皮庄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有一年闹灾荒,村里又被大水淹了,庄稼颗粒无收。因姜老爷在村中辈分大,德高望众,所以大家就委托姜老爷到天津找阎学仁求助。
姜老爷穿着干净的衣褂,来到阎学仁家,向门房提出来找阎学仁。恰巧这天是阎学仁的生日,家里高朋满座,来祝寿的人都是身穿长袍马褂,在社会上有身份,在商界有影响的人物。门房见来人是唯一身穿布衣的老者,而且直呼其名,不像其他人尊称“寿爷”(阎学仁字寿山,尊称寿爷),所以拒绝为之通报。姜老爷说,麻烦你告诉阎学仁,就说“阎庄子的姜某某来了就行。”
门卫也怕耽误事,不太情愿地去里面找阎学仁,诉说了来人的情况。此时酒宴正在热烈的进行中。当阎学仁听了门房通报后,立刻起身,向来贺寿的众人说,大家先慢用,我要迎接老家的来客。说着,叫起夫人一起来到大门口,对姜老爷一面作揖,一面寒暄。然后与夫人一左一右搀扶着姜老爷走到宴会厅,将姜老爷让到正座,并郑重地向客人介绍姜老爷。
早已拥有万贯家私,在商界有很高威望的阎寿山在长辈乡亲面前,仍然低调、恭敬。日后被乡亲们传为美谈。寿筵结束后,姜老爷说明了来意。阎寿山说:姜老爷,您来找我就是瞧得起我,现在您受乡亲们的托付来找我帮忙,这个忙我帮定了。这事就委托您负责,把我存在庄上的粮囤打开,不能让一户人家挨饿。如果村里存粮不够,雇船拉粮食也要救济乡亲们。
姜老爷受托后,安排组织放粮,同时将发给每家发多少斗粮食清晰记载。第二年村里庄稼大丰收,姜老爷又带着账簿找到阎学仁,说乡亲们要如数归还,不知是按一成还是二成交纳利息。说着,呈上了账簿。阎学仁看看帐簿,说:我看了,去年的粮食都给了咱阎皮庄的乡亲们了,又没便宜外人,还用还什么粮食?说罢便将账簿撕毁了。
只要是阎皮庄内的村民,无论是否姓阎还是外姓人家,谁家盖房,所有垫房基地、盖房的活儿,都由阎檀及后来的阎学仁家负责承办,不仅出人力、出马车,干完活,都回阎学仁家吃饭。所有服务都是无偿的。
“文革”中,阎檀的后裔中多人被“遣送”回老家阎皮庄,在那个大讲特讲“阶级斗争”的年代,乡亲们并没有歧视这些落难的人们。相反,给予了他们生活上最大限度的照顾。因为大家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