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包头商业翘楚——“德铭号”

(2018-03-10 18:17:45)
标签:

德铭号

归绥

包头

另辟蹊径

关门大吉

分类: 赶大营篇

新疆乌鲁木齐著名实业家——天津宝坻人阎檀开办的“德兴合”商号,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生意兴隆,取得巨大商业成功,于是,他的长子阎学仁(号寿山)在乌鲁木齐、兰州以及包头、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又先后开办了以经营绸缎为主营的“德铭号”绸缎庄。这应该算是天津人开发西部的成功典范。在客观上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其中包头“德铭号”绸缎庄,由阎檀之子阎学仁(号寿山)与一姓楚的出资人,于1914年合伙投资经营。“德铭号”坐落在包头前街。是包头最早的二层楼商号,而前街是连接东门大街西南方向,形成了新的商业街。“德铭号”无疑是包头最漂亮的建筑之一,中西合璧,有中国传统建筑亭柱装饰,又有西洋窗户装饰,与天津北门里的建筑非常相像,具有西洋建筑风格,二层还有阳台,特别是二楼楼顶的罗马廊柱装饰,显得十分华美。日军侵华时期发行的"包头风情"明信片,全套八枚,其中一套就是选用了“德铭号”漂亮的建筑照片

德铭号绸缎庄和德华兴鞋帽百货店是当时包头比较大的商号,建筑为洋式的二层楼,装饰得新颖别致,可与京津等地的商号媲美,我很欣赏它们的华美外形。(见闫老乐的博客《上学路上观街景——童年的记忆之七》)直至1952年,包头城垣全部拆除。原城垣内仅有2713米长的水泥马路,路旁下水道不足2尺深。市内仅有一处花园不足150平方米。繁华的前街只有德铭号、德华兴二座小二层楼。

林竞在《环海倚楼西北日记》1925 年记载:“繁华的前街只有德铭号、德华兴二座小二层楼。盖包头为西北皮毛荟聚之地, 腥膻之味, 充溢街衢, ……遂致空场僻巷, 布满人粪显然,在1925年已经正式经营,并且成为包头市的商业标志之一。

1921年平绥 (北平至绥远) 铁路开通后,呼和浩特与大同、北平、天津等内地城市铁路连接起来。呼和浩特作为内地与新疆之间货物贸易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其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

于是,1926年德铭号又在呼和浩特大南街开办了分号。据刘蒙林《民国中期归绥市工商业概述》(中国蒙古信息网)记载:“大南街之德铭号,资本额为2000元。... ...  从最初投资规模看,“德铭号”呼和浩特店并不高,无法与包头店相比。但有包头“德铭号”作后盾,经营还算差强人意。

德铭号以及言记号共和医院”、·一八纪念堂均请了书法家元悌书写了牌匾。元悌,天津人,早年从政于绥远省政府,建国后任职内蒙文史馆,写颜体字,善榜书,多有人评元氏榜书与华世奎比肩者。通过这些细节,足见德铭号的内涵实力。

德铭号同时在兰州也开设了分店,我的大爷爷阎学廉(号介臣)曾任兰州分号经理多年。后病故在兰州。

   19379月,新疆乌鲁木齐“德兴合”商号被军阀盛世才查封,经理阎克昌(号应午)被迫害致死,已无法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阎学仁等人又拿出10万现大洋,增资包头和呼和浩特“德铭号”商号。并将滞留在京津的“德兴合”部分雇员安排在包头“德铭号”中工作。本想另辟蹊径,东山再起。终因日本占领了中国东部地区,致使新疆与内地交通中断,货物来源被切断,包头无法与西部贸易,已难以挽救颓败之势,生意每况愈下。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这段历史很可能就无声无息地湮灭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包头商业翘楚——“德铭号”
此为德铭号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