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静静过新年
(2018-02-17 08:32:01)
标签:
烟花爆竹民俗年味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
分类: 谈天说地 |
前几年,我总是叮嘱女儿:春节不买鞭炮,起码少买鞭炮。如果你非要买,你自己放,我不需要。为什么?放烟花除了污染环境外,我最厌恶不分时段,无休止的燃放鞭炮,毫无征兆的“乒乒乓乓”鞭炮声,让人身心不安。特别是在睡梦中被鞭炮惊醒,让人心情十分郁闷。
有人说,过年就是要热热闹闹的,没有了鞭炮,就没有了年味。民俗总是要有载体才能体现出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春节原本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会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以我小时候(50多年前)为例,那时孩子们都是将整挂鞭炮拆开燃放,一般家庭是舍不得一次将200枚鞭炮瞬间燃放的。如果有家庭燃放了500响鞭炮,会吸引许多孩子跑去围观。但后来很少看儿童零散放炮,各家放1000响的鞭炮都嫌短,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鞭炮声连绵不断,此起彼伏,这也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的变化。
再譬如说拜年,我小时候家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发微信。如果不直接去长辈或尊贵的人家拜年,你就无法表达对亲人的祝福。而那种像“走马灯”似的串门拜年,多数是走形式,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还弄得大家都十分疲惫。而如今,通过微信便完成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与问候。大家也习惯了,这不是很好的拜年“仪式”吗?
再譬如;过去,腊月里各家都要蒸出许多馒头和芝麻糖馅、豆馅蒸饼和枣糕,能吃到正月十五。如今城市人多住在楼房,根本没有贮存条件,所以大家也都不再“遵守”这些农业文明的习俗了。一些厂家乘机推出了春节面点项目,深受市民欢迎。许多习俗是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