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黄崖关长城(上)

标签:
黄崖关敌楼水关太平寨长城 |
分类: 旅游记事 |
为慰问这些暑期在休养所工作的人员,单位特别安排了家属期。我们全家三口及岳母一起去了东陵、盘山、独乐寺、白塔寺,也包括黄崖关的游览。当年女儿5岁多,我抱着她先将她送上几层台阶,我再登上,然后再将女儿送到新的高度,我再登上。女儿玩得十分开心。我虽然有些累,可也乐在其中。
我抱着2岁8个月大的外孙,沿着城关一步步前行,通过城墙垛口,看那熟悉的津围公路,看公路边的溪水。水关是一座桥洞式建筑,上置雉堞,下修拱形水洞,是万里长城中唯一水关。看着逶迤的长城,蜿蜒在群山峻岭中,心中感慨万分。这里虽然没有八达岭、金山岭长城那么巍峨;这里虽然没有西安城墙的宽阔高大,但走在青黛色的城墙上,仍然令人心灵震撼。感受到万里长城之厚重和悠远,不由不仰慕。
走过水关,我抱着孙子开始沿着陡峭的阶梯往山上攀登。道路很窄,为防止落石,景区铺设了网子来保证游客安全。攀登不长一段路,我们放弃了。因为我曾开车两次沿着山路去太平寨长城。如果从这里走到太平寨,估计有10里的路程,我们肯定吃不消。且东线长城精华部分都在太平寨了,于是原路返回。
遥望着长城,触景生情。二十年前的游览长城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在这里,我曾与同事一起笑过、喊过,曾不顾疲劳,兴奋地一口气,登上最高烽火台。年轻人根本不把爬这样高的长城放在眼里——毕竟与八达岭长城相比,黄崖关长城要低得多。当年风华正茂,如今已步入老年,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分!年轻的感觉真好。
当我们从东线回来,走到西线第一个烽火台时,我想抱着孩子登上敌楼,由此瞭望雄壮的长城景观。这时刚刚从敌楼下来的几个年轻人说:您这么大岁数了,千万别上去,太危险了。他们甚至规劝小我5岁的妹妹也不要上敌楼。对他们善意提醒,我点点头表示谢意。但我自认为尽管年届花甲,登上并不高的敌楼还不会有什么困难的。
敌楼的台阶确实太陡峭了,约有60度。不知当年戚继光他们所设计的敌楼台阶,是否也是这样陡峭。记得28年前,我的老同事下敌楼时,不敢往下走,吓得直哭。我鼓励她:我在下边保护您,一旦有闪失,我会接着您。同事才战战兢兢地挪下敌楼。
三十多年来,这个敌楼不知道多数人登过,好几层台阶被游人踏出了深深的脚印痕迹,足见岁月的沧桑。
在平缓的路段,外孙还能自己走,而到了陡峭的台阶时,他只能由我抱着攀登。我又像28年前,将外孙送到几层台阶,我再登上。如此往复。女儿在一旁,将我带外孙登长城的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并在附言中注明:28年前,我父亲就是这样带我爬黄崖关长城,如今又带我儿子爬长城。
如今,在现代化战争中,长城已经失去了抵御侵略者的防卫功能,完全成为了符号,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穿过黄崖关的泃河


遥看水关

遥望西线长城

北面的真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