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下)

(2017-09-05 17:36:04)
分类: 西游研究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西游记》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小说的伟大之处是将中国佛、道、儒传统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加以诠释的优秀文学作品。小说成功地通过一连串形象化的故事,将非常抽象、推理烦琐的佛教教义,深入浅出地阐述出来。将千百年来佛教道教和民间传说的融合而成了儒释道合为一体的神话体系,用这些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诠释。倘若作者仅用论证方法宣传中国的佛、道、儒传统文化,那会显得多么苍白乏味,不可能引起这么多读者的关注。

当然,这仅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或者说仅代表了一部分学者和读者的观点。每位学者或读者对《西游记》主旨和思想内涵,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如果人坚持认为,《西游记》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全过程的描写,歌颂孙悟空的彻底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封建势力的憎恨情绪和反抗要求、斗争力量。孙悟空是从现实阶级斗争中所幻化出来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民的反抗思想和革命情绪。这是学者和读者的思想自由,没有人强迫人接受某一种观点。如果有人仍然认为孙悟空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斗争愿望,孙悟空前面和统治者斗,后面是与妖魔及其自然灾害、恶劣环境斗,表现人类的一种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包含了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主题题: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作为学术争论的百家之言,当然也无可厚非。读者根据自己的认识评价《西游记》,这恰恰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

和《西游记》的主题研究一样,英国莎士比亚作品诞生几百年来,至今还被学者不断地探求和研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究竟在向读者传递了什么哲理?学者至今众说纷纭。其实,这就是世界上所有伟大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双重结构,多元主题。只有这样,作品才能魅力无穷。《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几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句俗语,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形象。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作品的理解肯定会不同。他们会以自己的认知,形成心中中的哈姆雷特形象。如果《西游记》小说作者像中国文革时期的作家那样,搞政治图解,先明确一个主题,然后再凑一些所谓素材,编造一些故事,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这种主题先行,图解政治的作品注定了是短命的,没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无法流传于世的。

当然,读者即使对小说《西游记》主旨没有深刻领会,把《西游记》当作一本纯粹的神话小说来读,甚而至于把《西游记》当作童话读,也无可厚非,读者同样可以兴趣盎然,因为小说的故事实在有趣了,人物实在可爱了。电视剧导演把《西游记》里大量的佛经偈语、晦涩的对白,全部删除,只给观众最清楚的故事情节。虽然这样使观众无法理解原作者的创作主旨,但不妨碍电视剧故事的完整,所以收视效果也非常好。因为单纯从艺术角度看《西游记》,它也无愧为世界级的一部伟大文学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