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6)孙悟空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2017-06-26 06:27:47)
标签:

太上老君

孙悟空

朱紫国

凤仙郡

沙僧

分类: 西游研究

小说人物塑造十分成功的还有孙悟空。小说《西游记》第1至第7回描写的孙悟空自由自在,无法无天,不受任何约束,要求皇上轮流做,具有叛逆性格和极强的个人主义倾向。他在皈依了佛门初期,还常常管不住自己,调皮捣蛋,后来在唐僧的调教下,逐渐成熟起来,这一点我们结合取经故事,已经做了介绍。孙悟空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面子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这些多重性格的刻画,使孙悟空的形象显得十分丰满。

   因“三打白骨精”孙悟空被唐僧冤枉,悟空先是想尽办法劝解唐僧不要把自己撵回老家花果山,实 在没辙了又嘱咐沙师弟说:如果遇上妖怪就提老孙是他大徒弟。最后无奈,只好“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独自个凄凄惨惨,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看来悟空真的动了感情。后来唐僧被黄袍怪擒去,用魔术将他变作斑斓猛虎,猪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救师父的时候,猪八戒支支吾吾,不敢明说,悟空对八戒言道:“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随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有灾,你趁早告诉我。”可见孙悟空须臾都没有忘记师父。

   在凤仙郡,孙悟空为了城里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到天庭央求玉皇大帝给凤仙郡百姓下一场甘雨,给自己平添了不少麻烦。为了拯救比丘国一千多名儿童,孙悟空巧妙将儿童转移到安全地方,最终灭掉妖魔,为万世开太平,这种不求回报博大的爱,真正体现了佛教的博爱和慈悲精神。

小说还在多处表现出孙悟空的智慧和顽皮。在朱紫国,孙悟空为国王看病,首先故意耍弄悬丝诊脉,说出了国王的病因,令国王心悦诚服。当宫廷医官要孙悟空开药方时,孙悟空又故弄玄虚,要求八百零八味药,每味准备三斤。猪八戒问师兄为什么要这么多药?孙悟空说,所以取这许多药品,教他没处捉摸,不知我用的是那几味,难识我神妙之方。为寻无根水做药引时,悟空叫东海龙王敖广来“打两个喷嚏,吐些津液,与他吃药罢”。病医好了,在谢筵席上,八戒口快,说出“那药里有马……”没等八戒说出药里有马尿,悟空马上遮掩过去,说药内有马兜铃。国王问众官马兜铃是何品味,能医何症。这时太医在傍边说:兜铃味苦寒无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气最能除血蛊,补虚宁嗽又宽中。正好与治疗国王病情相符,巧妙地掩饰过去了。

    孙悟空为了救乌鸡国国王,到太上老君那里去讨还魂丹,上来就提出要一千粒,老君说,当饭吃啊,没有这么多。悟空又说那就来一百粒吧,最后像买东西讨价还价那样提出要两粒。这些描写使《西游记》充满了喜剧风格,使得这部小说诙谐滑稽,妙趣横生。

作者没有把孙悟空简单塑造为不犯错误,无往不胜的英雄。同样写出了他的弱点,比如太好面子,虚荣心较强,总考虑自己的名头。还写出了他的失误。如三次调芭蕉扇,由于急躁、骄傲,致使两次上当:先是调到假扇,结果火越煽越旺,连自己的毫毛都要烧光;第二次则没讨到缩扇的口诀,只好扛着丈二长扇而回,不料又被牛魔王轻易骗走。再比如75回狮驼岭一战中,孙悟空被妖怪捉住放到阴阳二气瓶中,如果不是观音菩萨赐给他的三个救命毫毛,几乎就断送了性命。在阴阳二气瓶中,孙悟空因为怕死凄惶而哭,后来又因为打不过妖怪而在如来佛祖面前委屈的痛哭……在这里,英雄并不是“完人”,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35回气得孙悟空得知这次遇难,是因为观世音考验唐僧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天去,便抱怨说:“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叫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她曾许我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啃害,语言不的,该她一世无夫!” 把孙悟空像个顽皮的猴子性格刻划得栩栩如生。

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此外,《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塑造得也不错。唐僧本是佛祖的二徒金禅子,因不听佛法,贬下凡尘,刚出世便遭家破人亡之难;在取经途中,又常被众妖魔掳去,备受折磨,这些折磨在肉体与精神上都给予唐僧很大的打击,但更加坚定了唐僧求真经的决心。他虔诚至信,百折不挠,意志特别坚强,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念头。但小说中的唐僧遇到妖怪,有时会“跌下马来”,表现出怯懦的一面,远远不同于历史上的玄奘勇敢。他正直、善良,有一颗菩萨般的好心肠,见到别人的困难,会千方百计去帮助。他同时具有良好的内在心性自制力,不为富贵、美色所动。当然,与孙悟空、猪八戒生动的人物刻画相比,唐僧的人物塑造要略显单薄一些,逊色一些。

僧的性格特点就不如猪八戒和孙悟空这样鲜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取经路上倒是任劳任怨,性格有些木纳,缺少孙悟空的机灵和猪八戒的狡黠。但在取经途中意志坚定,多次被妖怪擒住,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他是一个惟法是求、惟师是尊的比丘。在师徒四众中,惟有沙僧始终保持着与其它成员间至为和谐而又不失原则的亲密关系。他对师父师兄们的关切爱惜与悲悯,是一种出自自然、本色的。他拥有令人羡慕的天然良性恒温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沙僧是维系取经群体的情感纽带。

    至于取经路上众多的妖魔,虽然多以动物的外貌、妖精的神通构成其奇幻的特征,多是自然灾害和险恶势力的幻化,但也同样有人的欲望,人的感情。小说作者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完成了从神怪的自然性到人格化神怪的艺术创造。在刻画妖魔形象方面,作者并不是脸谱化地丑化他们,而是合情合理地安排故事。小说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和仙气。铁扇公主和其他妖魔一样的狡猾狠毒,但她也有着追求幸福的欲望,有着被夫遗弃的苦衷。所以即使是妖魔,也使人感到人物真实可信。许多描写看似虚幻荒诞,而表现的却是那真实的人情世态。与我国文革期间所提倡的“三突出”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相比,小说在人物刻画方面,比样板戏的创作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