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艺术特色(5)猪八戒与孙悟空的特殊关系,为小说的戏剧冲突提供了基础
(2017-06-19 05:43:50)
标签:
朱紫国猪八戒狮驼岭银角大王 |
分类: 西游研究 |
具有文学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长篇小说创作,一定要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定位准确,人物关系写好了,就可以为小说设定了矛盾冲突的框架,是小说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而《西游记》在这一点无疑十分成功。《西游记》多次描写了猪八戒与孙悟空之间的“矛盾”,他们之间的这种既合作又相互逗乐,经常打点嘴架的独特关系,贯穿小说几十回。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大家熟知的“尸魔三戏唐三藏”的故事。师徒们行至白骨岭,白骨夫人几次变化戏弄唐僧,均为悟空识破。而猪八戒却为一己私欲没有得到满足(美色、美食尽皆落空),再三进馋,诬陷悟空打死平人。导致孙悟空被逐。二人之间的这种“对立”,既为西行之路凭添了不少艰难险阻,同时也为原本沉闷、凶险的西行之旅增加不少笑声。正因为二人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才使这两个形象相得益彰。
孙悟空经常戏弄师弟猪八戒,这些情节为小说增添了许多情趣。比如,34回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设计捉住唐僧师徒,派小妖去请母亲一起享用唐僧肉。孙悟空半道打死了妖怪,扮成老妖婆来到莲花洞。金角大王说,孩儿捉了唐僧请母亲来献献生,好蒸了与母亲吃了延寿。吊在洞中高处的猪八戒发现孙悟空受礼时露出了尾巴,便对沙僧说“弼马温来了。”孙悟空听见了,故意说,唐僧的肉我倒不吃,听说有个猪八戒的耳朵特别好,割下来给我下酒。结果猪八戒慌了。读者看到这里可能都会发笑,孙悟空在这个时候还开玩笑,作者把孙悟空顽皮、诙谐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
小说第76回描写唐僧师徒要过狮驼岭,二魔头白象拦住去路。孙悟空说让八戒出战。猪八戒说要拴个绳子,以便在他失利的时候请悟空把他扯回来,避免做俘虏。与白象战了几个回合,八戒有些不支,要孙悟空扯绳子,悟空没有扯绳索,反倒绳子给抛了,结果绊倒了猪八戒,妖怪用鼻子把他卷到洞里。这就是孙悟空的顽皮性格。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猪八戒与孙悟空换位,猪八戒最多是临阵逃脱,这样捉弄孙悟空几乎没有可能。
小说第85回写道孙悟空发现前方有妖怪喷云吐雾之后,故意告诉猪八戒前方有许多人家在蒸馒头要款待我们,猪八戒开始没注意一群小妖拉扯自己,还说,等我一家一家地吃,仔细一看,才知道是拦路的妖怪。如果不是他本领高强,早就被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