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艺术特色(2)细节刻画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2017-05-30 20:17:21)
标签:
八戒三昧真火神来之笔栩栩如生 |
分类: 西游研究 |
熟悉小说创作规律的读者都清楚,小说不仅需要巧妙的故事情节构思,还需要大量的生活细节作依托。《西游记》正是因为有十分生动的细节刻画,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虽然读者在读这部小说时,早就知道它是神话故事,但大家仍然饶有兴致地读它,认为它很真实,真实感甚至超过一般的言情小说。原因就在于《西游记》细节生动,经得起推敲。虽然不是已经发生的故事,却是可能发生的故事,这就是典型的艺术真实。
如第41回,写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被三昧真火烧着,跳入涧水中救火,却“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这描写本身就体现了生活常理)接下来有一段猪八戒和沙僧救助孙悟空的描写,表现了取经途中师徒四人的亲切关系。八戒和沙僧一听说师兄遇险的消息,“急忙解了马,挑着担,奔出林来,也不顾泥泞,顺涧边找寻。”当发现孙悟空从急流中漂下来时,小说这样写道:“沙僧见了,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见他四肢僵硬,全身冰冷,便“满眼垂泪道:‘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猪八戒开始还说是孙悟空装死来吓他们的,劝沙僧不要哭;一听沙僧说“浑身都冷了”,只剩“一点儿热气”时,就赶快替他按摩。看他:“将两手搓热,仵住他的七窍,使一个按摩禅法。”经八戒一番“按摸揉擦”,孙悟空终于苏醒过来,一醒来,张口就喊了一声:“师父啊!”沙僧很感动地说:“哥啊,你生为师父,死也还在口里。且苏醒,我们在这里呢。”
小说75回描写孙悟空与狮驮山的狮王怪争斗,狮王的口特别大,一口能吞下十万天兵,孙悟空故意让他将自己吞进肚子里,好在那里作文章。猪八戒见状认为师兄这次性命休矣,便跑到山坡下哭哭啼啼对师父说:师兄已经被妖怪一口吞下去了,咱们快分行李吧。其实,孙悟空没有死,他在狮王的肚子里捣乱,折腾得狮王头晕眼花,苦胆都快吐出来了。见狮王还没有屈服,便调皮地说自己穿得少,肚子里暖和,准备在这里过冬。狮王听孙悟空不出来还准备在它的肚子里过冬,便威胁说:我就一冬不吃饭,饿死你这弼马温。孙悟空不怕,说:我这里有个折叠锅,正好在这煮杂碎吃,慢慢受用估计可以吃到清明。读者看到这里,无不为孙悟空的机智和幽默会心大笑。同时也深为作者高超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所折服。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呀!
最后狮王不得不向“大慈大悲齐天大圣菩萨”求饶。孙悟空讲好条件答应钻出来,而狮王又抱有侥幸心理,想在乘孙悟空出来之机,一口将他咬死。可是聪明的孙悟空早有思想准备,先将金箍棒伸出去试一试,结果狮王用力一咬,没咬死孙悟空,还把自己的牙给硼掉了。孙悟空出来时,还用了一根四十丈长的细绳子系在妖怪的心肝上,自己带着绳头跳出来,打个活结,不扯不紧,越扯越紧,在那“放风筝”,经过一番曲折,妖怪终于彻底屈服了。
再比如小说第85回描写猪八戒在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跟豹子精南山大王撕打,猪八戒打着打着就不行了,渐渐地败下阵来,这时听见后面悟空说,“八戒,不要忙,老孙来了。”猪八戒一听自己大师兄来了,马上精神抖擞,九齿钉耙一阵乱筑。妖精就问,“先前不济,这会子怎么儿又发起狠来?”猪八戒就说:“我的儿,不可欺负我,我家里人来也。”把猪八戒平时有些怯阵,但仗势来劲写得活灵活现。这些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丰富了故事情节,也为小说增添许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