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邦成功的秘诀-—平民皇帝刘邦(下)

(2015-05-24 06:31:54)
标签:

刘邦

项羽

张良

韩信

郦食其

分类: 臧否人物

每当看到项羽被刘邦联军围在垓下,高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便感慨不已,总会想起晋朝人阮籍在观看楚、汉两军古战场时,曾感叹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是没有真正的英雄,才使这小子成名。)

读《史记·高祖本纪》便可知,刘邦的口头禅就是“如之奈何”,就是“这可怎么办”的意思。多数决断都是其下属提出的。没有几件事是刘邦自己的英明决策。我常常想,刘邦能够获得成功,肯定有其道理的。

一日,刘邦置酒洛阳南宫,刘邦问:“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意思是说:陛下傲慢好侮辱人;项羽仁厚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城邑就分给他,能与天下人利益相共。而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遭陷害,贤良的人被怀疑。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攻占了土地不给人好处,这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

刘邦待人慢侮,“轻士善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刘邦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能用人杰”才是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他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因此,概括地说,刘邦能够取得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有非凡的胆量,敢担当

刘邦在一次执行押解徒役赴骊山途中,一些人在半路逃走了。按照秦律,刘邦要被治罪。与其送死,还不如远走高飞,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刘邦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竟有十多个壮士被他的义气所感动,愿意跟随他一块走。后来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时,作为县丞的萧何不敢挑头举起义旗。秦王朝虽然风雨飘摇,但秦军40多万的主力并未消灭,谁胜谁负还很难预料。万一大事不成,以后要被秦朝绝种灭族。所以萧何、曹参这些当时比刘邦地位高的知识分子,看重身家性命。但刘邦胆略非凡,敢于在沛县挑头。刘邦乘势起事,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县令,百姓果然响应,然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

第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乱不惊,意志坚定

楚汉相争,刘邦十有九败。但刘邦屡败屡战。其坚强的意志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

刘邦还是隐忍的高手。鸿门宴前,刘邦得知项羽将对其发起进攻时,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当面向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后来刘邦以上厕所为名,乘机全身而退,回到大营。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的力保外,关键是他的冷静与沉着的良好心理素质。

第二、刘邦文化不高,却聪明绝顶,从谏如流,随机应变

名士郦食其最初见到刘邦时,刘邦正踞坐在床令两女子给其洗脚。郦食其大为不满,长揖不拜,直接斥责道:“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刘邦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曰:“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身道歉,整理好后以礼接待了郦食其。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为刘邦攻打下咸阳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楚汉争斗的关键时候,手握重兵的韩信拖延合围项羽,并以没有王的旗号,名不正言不顺,请封假齐王。当时,刘邦本来非常气愤,说不行。谋士张良、陈平在旁边,两人不约而同地拿脚尖踢汉王的脚。他立刻体会了他们的意思,当着韩信的使者骂着说:“岂有此理!大丈夫平定诸侯,就该做真王,干么要做假王啊?”他派张良去送大印,封韩信为齐王。刘邦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敢于出大价钱分封的魄力,是项羽所无法比拟的。

刘邦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表面上看,刘邦遇到问题总是问身边的人“这可怎么办”,显得自己无能。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一个领导,多听听,多问问,天下智慧尽归我用,只要保有清醒的判断力和理性的选择力就足够了。

第四、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机敏狡诈,不择手段

刘邦由于自身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并不高,起事前所交的朋友以不务正业、泼皮无赖者居多。正是这段放浪形骸、游戏人生的经历,使他比一般人更能洞悉人性的本质;就连所谓“盗嫂昧金”的“反覆乱臣”陈平都能得到重用,加之刘邦知人善任,各色人等各得其所,一时间麾下形成百川归海的浩大阵势。

汉初,刘邦占领三秦之地后,势力逐渐强大起来。项羽正准备攻打刘邦,张良送来了书信,说刘邦收复三秦后,便不再东进。项羽轻信了刘邦。张良回到刘邦处,帮他策划东进之计,不到几月,上郡、北地都落入刘邦之手。

刘、项经过几年征战,虽互有胜负,但项羽始终无法彻底消灭刘邦。公元前202,楚汉两军对垒在广武(今河南荥阳)。项羽拿出最后一招,他在军中支起一口大锅,威胁刘邦:如不投降,就将俘获的刘邦父亲烹了做肉酱。谁知,从小就在社会混的刘邦根本不吃这套,他竟然厚颜无耻地说:“我和你都曾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结为兄弟,既然咱俩是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非要煮了他,那就请你分给我一杯羹吧,”(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贵族出身的项羽遇到这样的无赖,一点办法都没有。

项羽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刘邦派人来讲和,条件是:霸王把刘邦的父亲、夫人吕氏放回;楚汉双方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属于项羽的地盘。项羽同意了这个方案,放回了刘太公和吕氏,然后收兵东归。谁知,协议签约字迹未干,项羽刚刚引兵回彭城,谋士张良和陈平立即献计说:“如今咱们已经占有了大半个天下,诸侯都归顺了咱们,楚霸王兵疲粮尽,不乘此机会消灭他,等于放虎归山,留下后患。” 言而无信的刘邦,立即采纳了这一建议,撕毁和约,派兵追赶楚霸王,并派人通知韩信、英布、彭越等将领合围项羽。

最终,项羽在刘邦、韩信、英布、彭越的联合打击下兵败垓下,被迫在乌江自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