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的大理崇圣寺——七彩云南游之二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游记事 |
游大理崇圣寺,是我们第二天旅游的另一个项目。
虽然在旅行社的出行单上,标明了游大理崇圣寺,可我最初并没太在意。毕竟崇圣寺远没有大理古城、玉龙雪山、石林的名气大。
当随导游来到大理崇圣寺,完全出乎意料。崇圣寺是崇圣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如今的崇圣寺是2002年恢复重建的,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大理建设特色的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个层次进行的建设。整个仿古建筑群落占地六百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我总爱将各地的庙宇寺院面积与天津最有影响的佛教寺院——大悲院相比较,这里的占地面积足有大悲院的几十倍。
背靠苍山,面向洱海,优美的环境,恢宏的建筑,令人震撼。谁能想到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大理,竟然有如此气势恢宏的寺院。尽管导游曾介绍,崇圣寺曾属于国家寺院,但历史上的大理国所辖面积,比汉代中原的一个州大不了多少。只能说,当年的大理国王虔诚信仰佛教,才会倾注如此财力修建此寺院。
导游小雷买门票带我们进了寺院,里面便由寺院内导游 “阿鹏”(因《五朵金花》影响,白族可以将所有男青年称之为“阿鹏哥”)负责讲解。
宋代大理国时期,国王信奉佛教,崇圣寺香火更旺;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中,曾有九位不爱江山不恋俗世到崇圣寺出家为僧。
大理白族人基本属于全民信教的民族,“阿鹏哥”自称是佛学院毕业的学生,他除了讲解崇圣寺的来龙去脉,间或也普及一些佛教知识。他特别强调,崇圣寺完全由国家出资供养里面的僧人,因此,游客不需要向功德箱内捐钱,你捐的钱佛并得不到,反而是给了僧人。信佛拜佛,不是谁捐款越多越好,关键是心诚。
我参观游览过不少佛教寺院,但第一次听导游这样讲。过去总认为“佛法僧”为三宝,僧人为了弘扬佛法,舍弃了世俗生活种种享乐,确实够伟大的,他们不可能一面弘法,一面为生计操劳,所以应该得到信众的供养。
另外,终日终年终身念佛之人,岂可于佛不行礼敬?十大愿王,礼敬居首。座下一切可以不,礼佛决不可以不。佛门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的力量而得到功效最大的,就是念佛、礼佛。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
在“菩萨行”六度中,将“布施”订为第一项。但南方僧人、居士与北方信徒对佛经的理解并不相同,北方信徒注重布施,如大同、洛阳、敦煌的石窟佛造像,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而南方信众则更注重佛理的探讨,于是形成了天台宗、禅宗、华严宗等多门佛教流派。
大理地区显然受南传佛教影响更大。南传佛教(小乘)认为:人生痛苦的原因在于人生的本质,由于种种行为(业)和种种烦恼(惑)产生的,应当追求断业灭惑,不使其再生。因此主张个人远离社会,想解脱必须出家,过禁欲生活(直到如今,南传佛教的缅甸、泰国等国家还有许多青年出家做一年或几年比丘,然后再还俗)。
我发现,现在一些寺院过于追求供养,即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一些僧人也不能免俗,从这个角度说,我赞成导游“阿鹏哥”的说法。阿鹏除了告诉游人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路线行走,甚至在供奉弥勒佛的天王殿,他也不让游人布施,说敬佛应该从最高级别的佛开始,弥勒仅仅是菩萨品位,相当于现在公司中的中层干部,而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如同现在公司中的保安。这样的比喻虽然不太恰当,当对于多数对佛教了解不深的游客来说,倒挺形象生动。
阿鹏还说,究竟佛像有没有开光,我们可以看他的眉宇之间,是否有红色的印记,如果有就是开光了,否则就没有开光。在三十年前,我曾看过《武林》杂志,有篇文章是介绍练气功的。这位气功爱好者说,他如果在连续练功期间,眉宇间出现红点,那么他看身边的人都是透明的,每个人的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当红点消失后,眼睛的透视功能也失去了。所有我总是认为,佛和菩萨眉宇间的红点,是练出来的,而不是点上去的。
于是,大家跟着导游阿鹏进入“佛都”侧门,登上几十登台阶,来到寺院中心建筑“大雄宝殿”。大殿前,有三个焚香炉,阿鹏说,应该为自己父母和家人请香,为亲人和自己祈福。说得好几家人都跃跃欲试。当他们跟随阿鹏到请香处,才得知,一炷香50元,每个炉要三炷,总共要四百多元。而且不零卖。大家马上犹豫起来,面面相觑,对阿鹏的说法表示了怀疑。最后没有一家人请香。阿鹏的态度马上变了,不再为大家讲解,只是说一会儿坐电瓶车,到寺院北门集合。
我和老伴来到大雄宝殿门前,仍然虔诚地拜佛,见门口功德箱上面的有一幅红底黄色的布标,上面写着“大理崇圣寺2014年捐资助学仪式”,我想,这些钱不会给僧人,而是助学用,于是掏出50元钱,放到功德箱,老伴也掏钱捐了她的那一份。
从崇圣寺出来,我们近距离观赏三塔。
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呈三足鼎立。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千寻塔现存高度是69.13米,底宽9.9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级,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三宝塔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非凡。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这三座神奇的古塔,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是个王朝最雄浑的印章。
当年南诏国和大理国修建崇圣寺,除了宣扬宣扬佛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里当年多洪水。造塔的目的是镇住水怪,所以游人基本没有在此与塔合影的。
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亭碑,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桂鹃等众多异草奇花与古木、水中三塔美景相得益彰。游人若带着一份对历史的好奇,秉持一份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定能觅得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