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的失守是李鸿章的责任吗?——120年后看甲午战争(三)
(2014-08-09 06:16:16)
标签:
丁汝昌北洋水师日军李鸿章刘公岛 |
分类: 历史片刻 |
李鸿章战前主和,黄海大战后,又主张在刘公岛内防守,并非其昏庸,怯战。更不是其卖国,而是正视了当时中日军队之间实力存在的差距。
在威海卫,日军包围了刘公岛,要把北洋水师全歼,我们以往的史书却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勇敢爱国,多次请求率舰出战,但懦弱的李鸿章坚决不准,最后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在军港。
根据书信史料披露,实际情况是:黄海大战后,李鸿章让丁汝昌“做猛虎在山之势”不可直接迎敌,丁汝昌也心知肚明现在北洋水师的实力早已无法出港迎敌。如果和日军直接开战,两个舰队硬碰硬的话,北洋水师必败无疑。而保存舰队本身,就是牵制日本海军的兵力。后来,丁汝昌让军舰停在军港做炮台,并利用军港的防守工事向日军反攻,当时,清朝能战的陆军已所剩无几,北洋水师的剩余舰船最后也冒险驶向近岸,用舰炮支援陆军,根据日方战时资料记载,水师的陆战队作战能力要远高于陆军,曾用近一百人扼守炮台阻击日军一路纵队。
1895年1月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3万日军合围了岛上的2000多官兵。官兵中不是没有投降的意向,丁汝昌还在指望朝廷能派援军到来,他答应水师:正月十八日,我给你们一个交待。他很清楚,这是岛上生存的极限。
北洋水师外无援军,在刘公岛上死守到淡水也没有了,只能喝军医院的药水,而这时清廷已经放弃任何援助。山东巡府李秉衡是李鸿章的政敌,他在整个海战中只给水师派了些民工和5把枪。在保守派以及李鸿章政敌们的眼中,北洋水师毁灭了,就是李鸿章完了。根本没有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北洋水师岂有不败之理?
关于北洋水师在弹尽粮绝之时与日本签署的降书,多年来的定论是:在丁汝昌1895年2月11日,用酒服下鸦片一夜苦熬,早上7点才气绝。部下牛昶盗用了丁汝昌的提督印,以丁名义与日方签订了《刘公岛降约》。导致日军长驱直入威海港,北洋海军就此瓦解。
有学者从资料中获悉:降约的确是丁汝昌签署的。此时,丁提督已决定殉国。这一说法在美国人马吉芬的回忆中也有记载。无粮无枪无援被抛弃的情况下,即便他不签署,也无法挽回败局。以一人名誉换回数千人生命,降约签署之后,丁汝昌吞了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