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八日行之十七——游汤显祖纪念馆

标签:
杂谈千古临川天然经济 |
分类: 旅游记事 |
12日一早,我们来到抚州(曾叫临川)的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是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云山乡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从13岁开始,就随阳明学的泰州学派大师罗汝芳学习心性之学,探索人生意义与道德真正理,奠定了自我本身的道德规矩,影响了他后来的出处进退及做人处事的方式。21岁中举。他两次赴京会试,虽然未中进士,但仍是意气风发,于26岁那年出版诗集《红泉逸草》,不减成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直到34岁中进士。
官场的拉帮结派,人情的冷暖炎凉,给汤显祖极大的刺激与教训,使他做出了坚守一生的选择:为了保存自我人格的纯净,“不如掩门自贞”。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南京詹事府主簿,继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等无关紧要的闲职,共八年之久,闭门读书,同时从事诗文的创作。
汤显祖的剧作,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同时又显示出高度的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以强烈的追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无情地挟击了腐朽封建道学的理念束缚,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爱,醒后寻梦不得,抑郁而死。其后梦梅掘坟开棺,丽娘复活,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思想。这个故事,我小时候看过同名的连环画,对故事梗概还有记忆。除了《牡丹亭》,汤显祖还写了《邯郸记》《南柯记》和《紫钗记》,这四部戏被人合称为“玉茗堂四梦”。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他和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方交相辉映的两颗明星,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21世纪初,他的创作便不断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去。
汤显祖纪念馆占地面积80亩。不仅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也极其优美。场馆设计是请苏州的园林设计师设计的,造型和布局别具一格。比如,一个白墙红瓦的圆形建筑,中间是白色汤显祖读书沉思的塑像,圆形周边被设计成具有苏州园林的透窗,成了天然的取景镜。通过这种借景的方式,使汤显祖纪念馆更加多姿多彩。
馆内既保留了一种原始林木状态,又栽种了许多适合观赏的经济林木。还将抚州的林木资源集中展示,辟有玉兰园、山茶园,松柏园、桂花园和桃花岛,引种了香榧、银杏、金钱松,红枫等国家珍稀植物。
汤显祖纪念馆的主展厅清远楼是一座仿明建筑的两层楼阁,展厅通过绘画照片等形式展示了汤显祖正直的一生及其流传千古的“临川四梦”。
在纪念馆内,还有以“临川四梦”为主题的建筑“四梦村”,配以壁画雕塑,诗书楹联,再现汤翁巨著“临川四梦”的情韵意境。如“邯郸古道”显然是诠释《邯郸记》中那个在邯郸古观中做黄粱美梦的卢生。“牡丹郁馥”毫无疑问是诠释《牡丹亭》了。园中还有半亭、梅花庵观、瑶台、四梦广场等景点。
由于前一天连续赶路,很晚才到抚州,比较疲劳。随行的王校长进入景观大门不久,看到湖心中有座桥,桥上有个亭,他以为是牡丹亭了,觉得已经到此一游了,就找地方休息,等我们回来再一同上车。最初,我第一感觉也以为是牡丹亭了,但走近后发现不是。真正的牡丹亭是在纪念馆后面的一座双层翘檐古朴亭子。我们分别在此留影。后来见到王校长,打趣对他说,没有看到真正的牡丹亭太遗憾了。王校长说,能来此早就已经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