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操的爱才——观《三国》看曹操(2)

(2013-05-05 21:00:26)
标签:

曹操重

三国

荀彧

官渡之战

关羽

分类: 臧否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一个最大特点是他爱才如命。他手下的大将,除了最初的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李典外,其他的战将都是历次战斗中,通过招降纳叛网罗来的。有的还成了独当一面的将军。如张辽、徐晃、张郃、于禁、庞德等,还有猛将许褚、典韦等。曹操的核心谋士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基本上都是自己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是从敌营当中投奔曹操的。

有一次曹操得了食邑三万户,他把收上来的租子全都犒赏了有功的将士,自己分文不要。

曹操对关羽、赵云之爱的故事确实感人。赵云在曹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如果不是曹操慕其英勇,下了一道勿伤害的命令,赵云哪能冲出一条生路、救出阿斗?

在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之前,袁绍为了宣扬自己对曹作战是正义的,让一个叫陈琳的文人起草一篇檄文(就是声讨书)。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从曹操的祖宗骂起。后来袁绍兵败,陈琳做了俘虏,部下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两军交战,发表声讨书没什么,你骂我就算了,你骂我父母干什么。陈琳说,对不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于是陈琳以后又成了曹操的笔杆子。

 曹袁之间的官渡之战,双方打得胶着状态,两军相持不下的时候,而曹军此时军粮所剩不多,没有粮食,仗就无法打下去。这时,袁绍阵营里的谋士许攸突然投奔曹操,曹操闻讯大喜,光着脚冲出去迎接许攸。在古代礼仪中,光脚是尊敬。身为丞相的曹操,光着脚冲出去迎接他人,这是种很高的待遇。他哈哈大笑,说:你来了我的事情就好办了。许攸问:曹公,你的情况怎样?军粮还有多少?曹操先说足够用一年的。在许攸的一再追问下,曹操先后改口说,半年、一个月。其实,此时已经快断粮了。他问许攸有什么办法?许攸说:袁绍在某处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小路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里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

 曹操于是亲率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混到袁营。袁营发现曹军来烧粮食,拼死奋战,当时情况非常紧张,曹操镇定自若,把袁绍的粮草全部烧光,扭转了整个战局。

 在许攸投曹之后,曹操的幕僚就曾提醒他,许攸这个人贪财好利,说翻脸就翻脸,是个小人。曹操说,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他的主意好,我们就用他。

 后来,许攸对曹操说,阿瞒啊,没有我许某人,你可是没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赔着笑脸说,是。有一次曹操打下邺城,许攸又一次对大家说,大家看,如果没有我,他们曹家人就进不了这个门了。曹操实在是忍无可忍,把许攸杀了。

在人才的“德与才”关系方面是中国历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是当一个人才他的德和才不能兼备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当德与才不能兼备时,传统的做法是先德后才。但曹操这个时候相反,他三次下达求贤令,公开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唯才是举”。所谓“唯才是举”就是说当德和才一旦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首先取的是才,而不是德。

应该承认,曹操选择这个标准,除了反映出曹操是实用主义者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处于非常时期,曹操认为在非常之时,就不能按常规的取才办法。曹操有一个说法,叫做“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就是说天下太平的时候,可以把道德标准放在前面,慢慢寻找德才兼备的人,但在天下不安定的时候,急需人才,这个时候要奖赏的是功劳和能力,而不应过多地考虑他的德行。

但曹操的爱才是有底线的。曹操所以爱才还是因为能为我所用,一旦发现才不附我顺我,他也不容立足于天下。

212年,董昭等人推举曹操为“魏公”加九锡位居所有诸侯王之上。为他立了巨大贡献的谋士荀彧以忠于汉室立场,提出反对意见。曹操答应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曹操对荀彧不悦。不久,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马上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因此迫服毒自尽。

这就是曹操的人才观。人才必须为他所用,一旦与他相悖,那他是绝没有好下场。同样走不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猛人定律。曹操重才、爱才、惜才不假,轻才、毁才、灭才的事干得也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