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声的雅与俗

(2013-04-25 20:09:43)
标签:

被时代

插科打诨

低俗

郭德纲

侯宝林

分类: 世态杂谈

近来,天津、江苏等电视台,播放了郭德纲主持的电视节目,观众对此褒贬不一,称赞者认为,郭德纲机敏,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主持人。而批判者则认为郭德纲过于低俗。关于相声的雅与俗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多少年了。甚至可以说从相声诞生之日起,及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伴随着相声应如何定位,相声的雅与俗的问题。

众所周知,相声起源于地摊,演员找块空地,画个“锅”,然后就在里面表演。一个段子结束后,就向观众敛钱。这在旧艺人中是比较常见的。不仅相声如此,靠耍把式练武的,都是这样。比如电影《飞刀华》、《红牡丹》、《武林志》都有这方面的描写。能不能将观众“粘”住,是个无法回避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粘”不住观众,观众全跑了,演员就要喝西北风。而靠什么来“粘”住观众,许多演员不得不根据现场观众群的文化素养状况,用一些低级趣味的甚至黄色的段子,以迎合他们的兴趣。

其实,在相声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伴随着相声的雅与俗的问题。

相声最初所以无法进入剧场和茶社,而只能在地摊演出,就是因为其品位不高,无法登大雅之堂。侯宝林之所以称之为相声大师,绝不是偶然的,他在相声发展的历程中,属于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撰写的《卖艺生涯》中写道:天津的老太太都喜欢听他的相声。原因是:“侯宝林的相声文明。”这是天津观众对他的评价。侯宝林的相声中,没有那种通过找捧哏演员便宜、耍弄捧哏演员,来博得低廉的笑声和掌声。与传统地摊说的相声无论在取材还是在设计包袱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最终使相声成为曲艺中的压轴节目。在之前,在曲艺中都是京韵大鼓压场,相声最多是末二(倒数第二出场),所以,在相声的发展改造过程中,侯宝林功不可没。

     前段日子,一个曾在美国任教的华裔教授听我们说郭德纲很红,慕名在网上听了一些郭德纲的相声。听完后感到极其震惊,无法理解如此低俗恶劣的东西,竟能在中国大行其道,甚至得到众多中产阶级的欢迎。

    其中有一个叫“凤姐家世”的段子,整篇都以污损和践踏一个相貌丑陋矮个子的女孩为乐。比如说她的照片贴门上辟邪,贴床上避孕;香港回归那天,街道干部不让她出门,怕英国人看了就不给香港回归了;还有,这位丑女夜里被流氓强暴后,还满街找流氓,希望别人再给她个流氓,说这是福利;最后,她被最没人性的犯罪团伙绑票之后,还赖着和这些罪犯结婚,结果这些罪犯们宁死不从。

      这位教授说,这种以侮辱人格、侮辱妇女为主题的丑陋表演,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是不可能受到大众追捧的。

我不仅对这类低俗相声非常反感,就是拿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孔夫子找乐的“文哏”相声《吃元宵》也特别厌恶。表演者为了博得观众一笑,将孔子演绎为满身斯文一本正经,既不失学者风度,而又装傻充愣蛮不讲理的形象,极大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

也有的相声,从言语上看,并没有什么低级趣味,但内容却非常庸俗。比如有个相声小段(名称忘了),说一个人在朋友家喝酒喝高了,无法自己回家,朋友说,那你就睡在外屋,醉酒者不同意。那就睡在里屋吧,要么你睡沙发,我睡床上,醉酒者还不同意。最后醉酒者睡在床上,并由朋友妻子在床上陪同,醉酒者才满意。

这个小段,在天津电视台也堂而皇之地播出过,被称为相声泰斗的艺人也在政协会上说过。真是让人无法理解。难道相声除了插科打诨,拿他人找便宜,或者说一些“意淫”的东西,就没用别的出路了吗?如果剧场茶社的相声靠这个观众,相信它是不会有生命力的,终究要被时代所淘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