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国》看曹操(1)非同寻常的曹操
(2013-04-21 17:56:46)
标签:
三国曹嵩问序列马超官渡大战 |
分类: 臧否人物 |
曹操是个极具性格特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史书的记载,还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曹操的个性都极为鲜明。《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名著,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与作者成功刻画了鲜活的历史人物(特别是曹操)有直接的关系。
曹操从小就是个不良少年。小时他和袁绍是好朋友,两人整天在一起不务正业,寻求刺激。有一天,两人在街上闲逛,看见有一户人家娶亲,新娘长得非常漂亮。于是,两人决定“偷营劫寨”——抢新娘。结果被主家发现,两人慌忙逃跑,由于天黑,袁绍不小心掉进路边的荆棘丛中,无论如何也无法脱身,大叫:“孟德(曹操的字)救我。”谁知,关键时刻曹操却回头对着追兵喊:“贼在这里。”本来已经陷入绝境的袁绍被曹操一激,竟然从荆棘中跳了出来。曹操也不解释,拉着袁绍转身就跑。趁着夜色,终于逃身。在关键时刻,曹操是宁可牺牲别人,也要保全自己的。
曹操从小就聪明、狡猾、奸诈,会陷害他人。曹操的叔叔发现后,就劝曹嵩管教孩子。曹操因此挨了一顿揍。从此曹操对叔父怀恨在心。有一天,他看到叔叔来了,突然倒在地上,叔叔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中风了。叔叔赶快去告曹嵩。谁知曹嵩风风火火来了后,却发现曹操一点事都没有。曹嵩问:听说你中风了。曹操说,我没中风,你听谁说的。曹嵩说,你叔叔说的。曹操说,叔叔看我不顺眼,整天说我的坏话,他咒我呢。曹嵩从此就不再相信弟弟的话了。可见曹操从小就撒谎。
公元189年秋,曹操为了逃避董卓的追杀,躲到好友吕伯奢家,便打算住一天。晚上吕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听见吕伯奢家里有人在磨刀,疑心他们要杀自己,断然砍杀了吕伯奢全家。曹操逃出门,正遇到打酒回来的吕伯奢,问他猪杀好了没有?惊愕中的曹操居然将热情待客的吕伯奢一刀捅死。曹操在错杀了自己父亲的朋友吕伯奢一家后,说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个名句。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了解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东汉时期的宦官权力很大。《三国演义》开篇就描写了“十常侍”(即十个著名宦官)乱政,大将军何进进宫诛杀控制朝政的张让等“十常侍”。
后来,为了消灭“十常侍”等宦官势力,大将军何进做出了个荒谬决定,召陇西地方军阀豪强董卓进京,讨伐张让,这实际是引狼入室之举,为后来的董卓乱政留下了伏笔。
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进京后,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因而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当董卓在十八镇诸侯的联合打击下,无法在洛阳立足,准备挟持汉献帝及大臣迁往西安时,曹操力主征讨,但此时各路诸侯均已无斗志了,最后,曹操带领自己的5千兵马去追击董卓,结果几乎全军覆没,曹操自己也差点成为董卓的俘虏。
曹操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讨伐董卓,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属于正义事业,赢得了人心。另外,曹操最初在京城当官时,也是不畏权贵,严格执法的。
曹操的胸怀是常人无法相比的。
在曹操与袁绍之间具有决战意义的官渡之战前,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张绣准备同意,谋士贾诩说:袁绍兄弟都不能相容,能容天下国士吗?并建议张绣投奔曹操。
张绣是曹操的仇人。当年张绣本来已经臣服曹操,但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张济的遗孀),这让张绣很没面子。于是,张绣夜袭曹营,这一仗,不仅使曹操失去了儿子曹昂,还失去了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自己中了箭,身边的精锐部队也损失惨重。
张绣说:“袁强曹弱,我们又与曹有仇,曹操怎么会接纳我们?”贾诩说:“袁绍强盛,我们队伍人不多,一定不会受重视。曹公队伍人少,得到我们一定欢喜。真正有霸王之志者,一定会捐弃前嫌,以此获得好名声。将军请放心吧!”张绣的归顺,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避免了两面作战,所以曹操大喜,封张绣为破虏将军。于是,山贼强盗等各个割据势力纷纷来投奔到曹操麾下。
有个叫刘雄鸣的人,曾因为不愿随马超投降了曹操,曹操特别高兴,提拔他做了将军。但刘雄鸣很快又反了,拉了一伙亡命之徒在武关附近凭险据守,后来被夏侯渊所灭。刘雄鸣逃到了张鲁麾下。等到张鲁投降曹操,刘雄鸣不得不再次投降。曹操一见刘雄鸣,扯着他的胡子哈哈大笑说,老家伙,我又抓住你了。随后,给他官复原职,既往不咎,敌将见此纷纷来降,曹操很快拿下了汉中。
曹操与西凉马超、韩遂大战。西凉军个个骁勇。大战在即,马超手下的十几部兵马陆续加入战斗序列。曹操的谋士们都很发愁,但曹操却哈哈大笑。谋士不解,问曹操:“敌人越来越强,您为什么发倒开心呢?”曹操笑道:如果这些敌人分散到西凉各个地方凭险据守,我要一一去打,现在他们集结在平原地带,我要把他们一网打尽反倒容易些。实践证明了曹操的判断。
曹操确实有常人不具备的战略眼光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