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之六——游道教名山青城山

标签:
天师洞青城山张道陵全真观天然图画 |
分类: 旅游记事 |
来成都的第四天,我们游览了都江堰和青城山。
二十多年前,我大哥曾来此旅游,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我看过他的留影,听过他的描述,这令我十分向往。我对青城山认识的第二个来源,是来自对道教著名人物张陵的了解。1800多年前,张道陵是在青城山创立了天师道。
我们从都江堰景区出来后,已经11点多钟,导游安排我们先去吃饭,然后去离此不远的青城山。大家一方面可以休息一下,一方面可以给茶杯续上一些开水。
青城山的主要风景名胜区在前山,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这里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游前山的部分景区。
这次导游安排我们沿着左侧的路标,徒步登山,到天师洞返回。而没有像旅游合同提到的乘缆车上山。除了时间方面的考虑,也因为我们这个团人员年龄较大,体力参差不齐。所以就没有安排到上清宫,而是将终点定为天师洞。天师洞,是纪念道教创始人张陵所建,是青城山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张陵又称张道陵,是西汉道教正宗的开创者。张陵是中国道教的开山祖师,传说他是西汉初文成侯张良的八世孙。张良在秦末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天下初定,被委以重任,但张良弃官不做,飘然而去,随赤公子学“辟谷、引导、轻身”之术。张陵年轻时曾被以“贤良”的名目推举到京城洛阳。经考试,张陵中了“贤良方正科”,被委任为巴郡的江州(今重庆市)县令。张陵上任不久,目睹着统治阶级的堕落,感到仕途险恶。觉得与其在边远山区默默无闻做官,还不如像祖父辈那样,跳出尘世,以图“益寿延年”。后来,张陵果然谢绝了朝廷的一再挽留,隐居于洛阳附近的北邙山中,开始研习“黄老之道”。
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大行其道。张衡死后,孙子张鲁掌管着道教事务,直到汉末黄巾张角等人借道教组织起事,被朝廷镇压,五斗米道从此消沉下去了。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福建宫。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公元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所以将其称为“天然图画”。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 893米,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
当我们来到一个岔路口时,见路标指示全真观,我们问当地卖东西的老大娘,如果从全真观到天师洞需要多少时间,她告诉我,不远。两条路都可以到天师洞。我见时间还充裕。便与老伴商量还是多走一个景点吧。
我有一个观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多走一个景点就多走一个景点。因为许多景点人的一生很可能只来一次。不去就是遗憾。二十年前单位组织在山西五台山旅游时,当外面的景点开车都游过来后,单位给每个人发20元门票钱,不再组织集体活动。在台怀镇附近的塔院寺、大显通寺等,由自己选择是否旅游。如果不去游览,门票钱也不收回。当时的门票一般也就几元钱,最高的塔院寺门票也仅仅5元钱。我与一同事商量,我们今后再来此旅游的几率不高,所以,能去到的,就尽量去。那次我们来到五台山最大的喇嘛教寺院——菩萨顶的时候,寺院都快关门了。
我们经过上上下下的山路,来到了全真观,全真观和全真道士多数博友并不陌生。因为电视剧《西游记》中,曾多次出现全真道士,而且多数是反面形象。其实,全真道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一支。
总的来看,这几处道观几乎看不到游人上香祈祷。可见道教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低于佛教。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天然图画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