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2012-09-22 15:26:30)
标签:

杂谈

李冰

伏龙观

宝瓶口

飞沙堰

分类: 旅游记事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原属于灌县,可能因为都江堰名气更大,所以便将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

都江堰景区并非我开始想象的仅仅是一个灌溉工程,其实,它还包括了附近景色秀丽的“离堆公园”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如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和灵岩寺等景观。

进入都江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色优美的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市区甚至是川西最美丽的园林。公园内亭榭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水池喷泉,处处让人留连忘返。园中还有珍贵的紫薇花瓶,紫薇屏风,经二三百年培育而成。紫薇花瓶、紫薇屏风和银杏桩,为“园中三宝”。两旁矗立着两千多年来对都江堰维修利用有功之人的堰功道。

      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伏龙观原名范贤馆,建于晋代,是纪念三国时贤士范长生的。北宋时,人民怀念李冰父子的功绩,扩建殿宇,沿袭李冰“降龙治水”传说,改称伏龙观。在这里可以看到耸立着一个有42级台阶的小山包,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它的伟大,不是筑坝拦江,以其实恢弘气势取胜。而是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巧妙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通过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还有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实现了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体系,从此将川西平原变成“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这是李冰主持创建的。它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平时可以引水灌溉,当内江水量较大时,它把多余的水排到外江,而且由于位置设计很巧,具有强大的排沙石能力,能将流入内江的沙石再排除出去,所以称为飞沙堰。

宝瓶口是李冰当年开凿的一条宽 20、高40、长80的口子,形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冲到这里被离堆迎头顶托,形成壅水和漩流,使水更澄清,然后入口。这样便可将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造成灾害。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就称为“离堆”,这也是“离堆公园”的来历。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利用鱼嘴分水堤从岷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动将眠江60%的水引入内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时,又自动将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内江。

据古书记载,当年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枯水季节淘滩的时候,以石人()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既保证岷江江水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水灾。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 

我们随着导游,来到中国古代五大名桥之一的安澜索桥,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现在的桥,因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过索桥之前,导游告诉我们,过桥相对于八级地震,由于跨度比较大,走起了摇晃得很厉害。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我一边听导游的讲解,一边要弄清工程原理道理,可当年李冰父子,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这真是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为“512”汶川大地震后重建的都江堰市区建筑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为都江堰景区门口的一座建筑,颇具川西建筑风格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为景区大门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以上为漂亮的离堆公园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四根铁柱即为卧铁,是埋在宝瓶口附近,枯水季节淘滩高低的标准,此为仿制品。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以上为对都江堰维修利用有功之人的堰功道上的石雕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为伏龙观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为飞沙堰,当内江水量较大时,它把多余的水排到外江,即图片的下方,枯水季节,水流入了宝瓶口(图中向右的方向)。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为“离堆”,右为飞沙堰,前方为宝瓶口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为宝瓶口
四川行之五——游全世界年代最久、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为鱼嘴。图片上方流入内江,下方流入外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