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对仙道的描写(一)——中国道教神仙的职责和他们相互的关系
(2012-06-24 19:37:30)
标签:
太上老君中国道教《太平经》宋体杂谈 |
分类: 西游研究 |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太平经》的神仙系统: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它具有两个神学系统:即天地阴阳系统与神仙系统。这两者是平行关系,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
到了晋朝的时候,有人觉得老子作为道教的祖师爷不够,于是又编出个比老子还早的元始天尊,而且把元始天尊和盘古开天地融合为一,就是说元始天尊在天地出现之前他就存在了。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又出现一个玉晨大道君,也叫灵宝天尊,与道德天尊(老子因〈道德经〉而称为道德天尊)一起,形成了“三清”。
在南北朝之前,道教的神仙体系是纷然无序的。天地神祗、鬼魅精怪、历史人物、道教领袖,不分主次,漫无头绪。东晋时的葛洪等曾经整理过道教神谱。真正使道教七百多位神灵井然有序排位的是陶弘景道士。他完成了中国道教的宇宙排列图。
道教神权系统包括:1、道教尊神,如太上老君、三清四御、皇天后土等。2、自然之神,如日月星斗、风雨雷电、山川河海等。3、护法神将,如四大元帅、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六十元辰等。4、群仙众真,如上中下八仙、三茅真君、四大真人等,5、圣人英杰,如三元大帝、关圣帝君、医圣药王、二郎岳飞等。这些神仙,或来自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或来自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往圣先贤,或来自道教的各门祖师、真君真人,或来自佛门的诸佛菩萨、金刚罗汉,或来自道门圣哲的苦思冥想等等。与之同时,道教又分宇宙为三十六天、九地十三音、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每一天、地、洲、洞,都有神仙统治。
本来,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向来以太上老君(老子)或者三清为其神仙世界的最高神,神阶应该最高。李养正主编的《道教手册》就说:“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之至尊天神,这是道教信徒最根本的信条。谁否认这一条,就不是道教徒。”所以,几乎在所有道教典籍中,玉皇大帝都只不过是道教的四御(六御)之一,而四御只不过是太上老君或三清的臣属和辅佐,地位要在太上老君和三清之下。“三清”中第一清“玉清”,元始天尊,在清微天;底下有“上清”,玉晨大道君,在禹余天;再下是“太清”主持是太上老君,在大赤天。这样形成“三清”,而且形成“三天”,最高的天为玉清天。道教中的东西大多数用“玉”字,玉帝、玉女、玉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