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拍《西游记》与小说主题思想越走越远
(2012-02-05 16:58:29)
标签:
孙悟空天朝《西游记》翻拍《大闹天宫》 |
分类: 西游研究 |
张纪中导演的新版《西游记》开播时,我曾默默祈祷,但愿新版电视剧《西游记》不像浙江电视台重新拍摄的《西游记》那样,掺杂着太多的想当然的个人东西。因为,一部86版《西游记》,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成为中国各地方电视台播放次数最多的电视剧。几乎每年的暑假期间,电视台都要重播,是孩子们的最爱,是无可争议的经典。
张纪中版《西游记》开播后,虽然仅仅看了几集,就令我大失所望。我以为,新剧除了故事更富有人情化,拍摄技巧更加娴熟高超外,改编者的主观臆想过多,根本不了解小说主题思想是什么,可以说与原著越走越远。特别是对孙悟空的人物刻画非常失败,增加了许多噱头,远不如央视1986年版《西游记》忠于原著。另外,因为商业利益的驱动,大量“注水”,人为地抻长故事情节,1986年版《西游记》中“途中逢三难”中收沙僧就整整抻成一集。
如果改编者为了体现自己的新思想新见解,完全可以重新创造一部诸如“《北游记》”之类的新剧。以避免将思想意义深刻的小说《西游记》改编得面目全非。
名著翻拍历来很难让观众完全满意,但近来,或许是商业利益的驱动,翻拍时追求时尚,使原著翻拍失去原著味了。名著翻拍很少有让观众和评论者真正满意的。
古典名著不是不能翻拍成现代影视作品,世界上很多名著都被多次翻拍,比如《悲惨世界》、莎士比亚经典也被几十次翻拍、重拍。这样既有利于名著的传承和延续,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名著。问题是名著翻拍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如何解读古典名著,让片中的语言既有古典名著的韵味,又有新时代的情趣?
比如当年央视杨洁版《西游记》收猪八戒一集,就将民间传说中的猪八戒背媳妇故事巧妙地融合在电视剧故事中,并通过与孙悟空装扮的玉兰对话,道出了自己当年与嫦娥的非同寻常的关系,由此使孙悟空了解了妖怪的来龙去脉。此集还增加了猪八戒阻止了一个抢亲的情节,这也是小说中没有的,丰富了猪八戒的人物形象。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再创作。
一部《西游记》,看似描写孙悟空这个人物,其实是写一个原生态的“人心”。孙悟空一出世就要求绝对的自由。他到西牛贺洲学道后,实现了无限空间(一个斤斗云可以到任何地方);在阴曹地府销了记载他的生死簿后,实现了无限时间(长生不老)。他还要得到各种荣誉、地位。自封“齐天大圣”,还提出“皇帝轮流做”的口号,极度膨胀的欲望和私心可见一斑。直到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这颗心才算定下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修行人的心路历程。大乘佛教中的禅宗最讲心,强调“心即是佛”,修心是修行实践中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小说《西游记》所寓意的是正本清源,不断纠正错误观念和修炼方法,战胜自我,不断开悟,最终得到真谛的艰难过程。而新翻拍的电视剧《西游记》根本不了解这点,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这种情况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存在。如美术片《大闹天宫》把孙悟空描写成一个酷爱自由,敢于反抗,不服天朝统治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电视剧的改编应该在思想意义方面多挖掘,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一些思想启迪。当然,运用电视剧形式表现《西游记》深刻的思想内涵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改编者应该朝这个目标努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