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浒传》中人物的印象(上)——喜欢的人物
(2011-10-13 19:11:14)
标签:
鲁智深梁山宋江史进《水浒》杂谈 |
分类: 水浒杂谈 |
我最喜欢《水浒》中的人物,不是武松、宋江和林冲,而是鲁智深。
鲁智深是典型的惩恶扬善,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他在渭州的时候,虽说是个低级军官,但生活无忧,遇到卖唱的金氏父女,非常慷慨地拿出银子救助,得知郑屠户还控制着他女儿的人身自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除了资助金氏父女,还来到扣押他们的旅店,制服了旅店伙计。坐守了两个时辰,为金氏父女安全逃走赢得时间。后来又到郑屠开的肉店,非要郑屠亲自给他切臊子,以此拖延时间,郑屠户明明看出鲁智深不怀好意,但又奈何不了,他毕竟不愿得罪官面人物。但鲁智深就是要到抱不平,最终还是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小说成功刻画了鲁智深有胆有识,非常机智的人物形象。即使打死了郑屠,还称你别装死,为自己逃跑争取了时间。
鲁智深在过二龙山的时候,又遇到小霸王周通要抢民女做压寨夫人。如果普通人处理这件事,要么来个爱莫能助,要么与小霸王周通来个刀枪对阵,决一雌雄。而鲁智深却对主家说他会说姻缘,让周通退婚。这就是鲁智深的智慧,他能智取则智取,实在不行再进行决斗。他哪里会说什么姻缘,不过是想在洞房生擒周通。没想到让周通跑掉,最终鲁智深以他的武功和声望,说服周通不要强娶刘太公女儿,使刘太公得以养老送终,承祀香火的事“教他老人家失所”,让周通放弃了强抢民女的念头。
在瓦官寺,面对一群褴褛而自私可厌的老和尚,虽然饥肠如焚,但他在听说他们三天未食,就即刻撇下一锅热粥,再不吃它——这是人性光辉。
鲁智深与林冲本来也是无意中相识的,相互敬佩对方的人品与武功。在林冲受陷害,几乎送命的危急时刻,鲁智深挺身而出,在野猪林救下林冲,有他的护送,押解人员再也不敢对林冲怀有二心,林冲终于平安到达沧州。
鲁智深就是这样不畏强暴,舍己救人的英雄好汉。尽管他也有脾气急躁,甚至粗鲁,但只有在鲁智深身上,才显示出“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那股人间正气!
在《水浒》中,另一个有正义感的是九纹龙史进。史进除了小说开篇有比较细致的描写,后面的章节就很少露面。他本来是庄园主的儿子,后来在活捉了少华山上的强人头领陈达,准备“解官请赏”。但少华山另两个首领朱武、杨春为解救陈达,双双来到史进庄前,表示愿与陈达一起“就英雄手内请死”时,史进被他们的义气所感动,反而与他们三人结为了朋友。官府闻讯前来捉拿陈达等三人,史进却与三人一起杀死了前来拘捕的都头。最后落草少华山。
史进在渭州遇到鲁智深及师傅打虎将李忠,三人一起去酒楼喝酒。此时有人在隔壁唱曲,让鲁智深很心烦,让酒楼的伙计把隔壁唱曲的叫来,当得知他们被郑屠户所欺凌,被迫卖唱维持生计时,史进和鲁智深一样,毫不犹豫地掏出10银子资助,急人所难。
另外,史进在少华山劫道时,遇到一个画匠被两个做公的押解,便询问案情,画匠诉说了他的女儿被贺太守抢夺的冤情,史进气不过,便要刺杀贺太守,结果被发现,押在牢中。同样表现出他的正义与善良。
再说宋江。宋江不过是一个县级的小吏,既无文功,也无武功,有什么能耐和凝聚力能成为一支庞大起义队伍的领袖?宋江深谙做小吏之道,官府黎民、黑白两道,如鱼得水。处结交江湖好汉,出手大方。他用结拜兄弟等所谓的“义气”确实笼络了不少头领。
宋江虽无英雄气概,但有很大的包容性,有宽阔的胸襟,没有任何势利眼,他能包容三教九流各种社会角色,上至高官、将军,下至流氓小偷,只要有一德一才一技一艺,他都能兼收并蓄。尽可能援助社会边缘人物和被抛弃、被歧视的人物。宋江个子矮小,心胸却很大,这一点,晁盖根本无法与他相比。他和李逵、武松的意识差别乃是侠与盗的差别。
许多人不喜欢宋江的原因,主要是他接受招安,政治上投降。其实,这不能算作什么缺陷,相反,反映出宋江爱国的思想。毕竟宋江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知识分子情怀。当他听到晁盖劫取了生辰纲时,便认为是“犯了弥天大罪”,对晁盖等人落草为寇,他既吃惊又害怕。从本心说,他是不赞成这样的抢劫行为的。所以,宋江宁肯担惊受怕,走在梁山的边上也拒绝落草为寇。后来在梁山聚义,他也只认为是权宜之计。而且宋江优点在于他的大局观,宋江为梁山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江也许是惯于做小服低,也许是作秀,对被擒的官军将领纳头便拜,这使我对宋江的印象不佳,感到他非常虚假。因在浔阳楼上写反诗,被人告发,宋江被迫在屎尿中装疯一节,我丝毫感觉不到他机敏的应变能力,反倒觉得丢人现眼,丑态百出,缺少好汉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