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物世界的感悟(1)——神奇的大自然

(2011-05-01 19:26:51)
标签:

非洲

天津北宁公园

动物世界

大自然

食草动物

分类: 谈天说地

过去,我以为电视节目中的动物世界、自然传奇只有青少年喜爱,像我这样年过半百之人,仍对此类节目津津乐道,实属另类了。在半年多前看了60多岁著名作家吴若增在《今晚报》副刊上写的散文之后,我才释然,吴老先生也非常喜爱这类节目,看来喜爱动物世界的成年人大有人在。

我为什么喜爱动物世界?首先是兴趣使然。我喜欢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包括各类动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再有,“动物世界”电视节目所反映的,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丝毫没有人工造作,是最真实的原生态。人类社会有太多的假事、假话,牛奶造假、身份造假、学术报告造假……,令人生厌。这也是我所以不爱看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而喜爱纪实文学的根本原因。

看了“动物世界”电视节目,使我感悟良多。

第一,大自然自有其规律,看似残酷,却维持了大自然的平衡。

无论是狮群围猎什么食草动物,首先是将老弱病残的动物从分离出来,这些生命力差的动物,最终成为猎杀的对象。而身强体壮的动物,则飞快地摆脱食肉动物的追逐,得以逃生。经过大自然的筛选,保留了食草动物种群的优良基因。这就是所谓的“优胜劣汰”吧。

过去,我们将草原狼斩尽杀绝,以为这样可以大力发展畜牧业了。其实,羊群过密,超过了草原的负载能力,加速了草原的退化,前景堪忧。另外,由于没有狼群这个外在威胁,羊群不用奔跑,整体身体素质也呈下降趋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办法很简单,就是尊重大自然的规律,让生物保持其固有的生物圈和食物链。让它们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这就是俄罗斯等国,又重新引入草原狼的根本原因。

另外,大家都知道的“鲶鱼效应”,实际上也是大自然的法则。在鱼群中,引入几条鲶鱼,看似残忍,却能激活鱼群的逃生能力和自身的能量,提高鱼群整体的生命力。大自然正是靠着这个法则维持着其自有的平衡。

第二,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浩瀚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十分干旱,没有水源,一般人认为这里很难有生物生存。其实,在炽热的沙漠下,居然生活着许多蜥蜴、蛇及各种昆虫,以及袋鼠这样的动物。这里同样充满了生机和杀机。“万类霜天竞自由”,动物都有其生存的本领,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环境的种群就灭亡了,消失了。在非洲大草原上,动物们不是猎杀就是被猎杀。如恐龙、剑齿虎等看似很强大的物种,由于不能适应新环境,全部消亡了,现在人们能看到的只有它们的化石了。

狮子处于生物链的高端,但它的捕猎多是靠狮群集体合作完成的,而体形比狮子小得多的花豹,却独立生活,单独捕猎,却总能获得成功。狮子常常要抢夺花豹的战利品,逼得花豹不得不将超过自己体重两倍的猎物拖到大树上,以摆脱狮子的攻击,然后,慢慢享用猎物。狮子不是爬树高手,只能跳跃抢夺猎物,有时也确实能将花豹挂在树杈上的猎物抓下来。

在几乎没有一点光影的深海底,竟然生活着一种鱼,形状像比目鱼,这种鱼无需主动捕猎,食物来源就是其他鱼类死后沉入海底的尸体。它成了海底的清道夫,大自然巧妙地将生物链连接得天衣无缝,保持了海洋的清洁。

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刚孵化不久的小鹰,就能吞吃母亲为它撕扯下的生肉,这在人类看来是难以想象的。而鹰天生就有消化肉类的能力。恶劣的生存条件,使一些食草动物具有令人惊叹的生活能力。小角马在出生几个小时,必须学会奔跑,而不能像人类或大象那样需要母亲护佑一两年。如果它在几个小时不能像成年角马那样奔跑,马上会成为食肉动物的美餐。

另外,刚出生几天的小鹿,它的身体不会发出任何气味,这样,便大大降低了因身体气味,被狼追踪而遭猎杀的几率,得以渡过它生命中最脆弱的阶段。

有生存就有杀戮。无论是捕食者还是被捕食者,动物们运用它们独特的生存技巧,在自然界中顽强地生存着。许多动物为了隐身在自然环境中,进化成为伪装大师,它们的皮毛与生活环境融为一体……。而有的动物则专门进化为鲜艳夺目的外表,诱骗其他动物。比如海中有一种鱼,它平时沉在海底,却在头部生出一个外形如小鱼的鲜艳触角,以此吸引其他鱼类的眼球。当其他鱼类要吞噬“小鱼”时,便成为它的口中餐。……

第三,动物其实很聪明

中国人一般认为长着黑黑的乌鸦是不祥之鸟,其实它非常聪明。它可以像啄木鸟那样,敲开树干内被昆虫蛀空的树洞吃昆虫。如果喙不能将昆虫叼出来,它甚至会利用工具,将树枝折折,然后吊着树枝,将昆虫扎在树枝上,拔出来吃。

令人不解的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似乎天生就知道自己的天敌。比如,兔子见了只有自己体重十分之一的貂之后,就会拼命逃跑,但最终往往还是被貂追上,并被杀死。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豺狗,个子不大,却是野牛的天敌。它会跃上狂奔的野牛背上,用力爪抓住牛背,然后从牛的肛门处下手,将牛的大肠、小肠全部拉出,直至野牛毙命。

文革前,我曾在天津北宁公园,看过一只白兔被饲养员投入蟒蛇栖息的玻璃箱内,蟒蛇盘踞在那里,也许在假寐,也许是真睡,根本没有对白兔采取任何攻击行动,而白兔却吓得心脏“突突”直跳,白兔显然知道自己遇到天敌了。它与人相处时,根本没有这样害怕过。这个场景,让人感到十分残忍。那时人们还没有保护动物的概念。还有水中的鱼,对人都没有那么害怕,当它见到鸬鹚等水鸟时,会把苦胆吓破,所以,凡是鸬鹚等鱼鹰捕食的鱼,肉质都发苦,原因就在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