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祖的两大弟子迦叶和阿难陀
(2011-04-24 14:12:21)
标签:
叶和阿灵山《西游记》迦叶阿难 |
分类: 西游研究 |
后世传称的佛陀座下的十大弟子,除了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似乎出家较晚之外,其他九位均早就出现了。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头陀(苦行)第一的大迦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说法第一的富楼那、论义第一的迦旃延、持律第一的优婆璃、密行第一的罗睺罗。
在佛教寺院大雄宝殿内,正中央供奉着都是佛祖释迦牟尼,一般在佛祖两侧分别供奉着一老一少侍者,年长者即是摩诃(大)迦叶,年少的是阿难陀。迦叶和阿难陀是佛祖最为器重的两个弟子。在《西游记》小说中,也多次提到这两个弟子。
留给读者最深的印象可能是两位传给唐僧师徒无字真经,后来还向唐僧索要“人事”。因此,一般读者对迦叶和阿难陀印象不佳。小说写道唐僧师徒经过千山万水,来到灵山大雷音寺,拜谒如来佛祖,要取回佛经。佛祖指示传佛经由迦叶和阿难两人来完成。他们来到藏经楼后,迦叶和阿难直接提出要所谓的“人事”,有索贿的嫌疑。由于电视《西游记》的巨大影响,特别是电视中迦叶和阿难陀形象委琐,哪里象得道高僧,简直就是夜叉模样。不但外表丑陋,心灵也十分丑陋,所以迦叶和阿难陀在读者心目中形象极差。
其实,迦叶和阿难陀都不像电视剧中描写得那样委琐、丑陋。阿难陀长得很漂亮,所以也称作美难陀。迦叶出生在婆罗门中的大户家庭。家庭财力十分雄厚。迦叶是摩揭陀国有名的学者和名士。据说,在迦叶出生后,有个占相者对其父亲说:“此儿宿福,有大威德,志力清远,不贪世务。如果出家,比如能登圣道。”
他父母听到这番话,心中十分忧愁,总担心孩子出家。于是,在迦叶15岁时,父母就给他定亲,娶了媳妇。谁知娶的儿媳也特别好修行,她立志独身,追求清静。无奈父命难违,只好嫁给了迦叶,但两人相约,共修净行,不好五欲之乐,一旦父母谢世,便削发出家。后来他遇到佛陀,听了佛的开示,便投入到佛教的僧团,八天之后,即证了阿罗汉果。他一生不用好的衣着,不受美食,少欲知足,常修苦行。佛陀涅槃后,第一次佛教结集三藏时,他是召集人兼首座,所以,中国禅宗又传说他是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在中国佛教宗派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宗派是净土宗和禅宗。禅宗一般的说法是是由达摩法师首倡,经六祖慧能发扬光大。实际上禅宗是由迦叶和阿难首创。在佛陀涅槃时,迦叶正在他方游化,但他闻讯之后,赶到佛陀涅槃处,主持了佛陀遗体的火葬仪式。佛教之所以后来趋向于守旧、保守,可能跟迦叶有关,因为迦叶比较古板、保守。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佛陀特别看重阿难陀。阿难陀博闻强记,凡是佛陀讲过的佛法,他只要听一遍,就能背诵下来。佛陀曾当着许多弟子的面,称他为“多闻第一”而且诸弟子也十分佩服阿难。《摩登伽经》说有一个女子长得特别漂亮,想嫁给阿难,阿难没答应,后来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使那人成为了佛教的信徒,“摩登”这个词是从佛经中翻译过来的。后来阿难为了平定两国的战争,在恒河中间涅槃了,止住了两国的战争。他用自己的死维持了和平。在佛涅槃前,作最后一次说法,就是对阿难说的。在佛陀入灭之际,大弟子中,随侍在侧的,仅有阿难和阿那律两人。
因为《西游记》小说和电视剧中都有迦叶与阿难要人事这一情节,许多的研究者都认为这是在讽刺佛教,说明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世外桃源,即使佛门中也不是净土,天上天下都一样,有善就有恶,有佛就有魔。作者对佛教给予了辛辣的、绝妙的讽刺。所以便给作者吴承恩戴上了什么现实主义大师的桂冠了。
其实,严格地说,这个要“人事”跟讽刺佛教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是读者自己的感觉而已。我们不能说持有这种观点没有道理,但应该说这只是看到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思想。为什么?有学者解释说:唐僧走了十四年,是因为有私心杂念,所以历尽千险万难;而孙悟空一个筋斗即能到达灵山,就是因为他已经去掉了私心杂念。阿傩、伽叶作为释迦牟尼座下大弟子,是佛的左右胁侍,早已经开悟见性,得了正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再贪财还有什么用呢?他们还用得着这些所谓财产吗?因此,阿傩、伽叶之索要人事,实际上还是为了消除掉唐僧的最后的一点执着!让他们交出“人事”,是要去掉凡人的执着,而进入佛菩萨的境界,心无其心得彻底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