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和佛经故事的关系
(2011-03-13 21:16:20)
标签:
达多舍卫城《西游记》密教阎罗王 |
分类: 西游研究 |
《西游记》中用了大量的佛经故事,小说与佛教中的故事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有多少直接采用了佛教故事,又有多少是小说作者的演绎,我们分别进行一些分析。
一、给孤独精舍的故事小说第93回里写到唐僧师徒来到布金禅寺,唐僧马上意识到这里已经是舍卫城地界了。他对徒弟说,许多佛经里都曾写道,佛在给孤独园为大家说法。这个园是给孤独长者向太子买下的。太子说,我这园不卖,除非黄金布满园地。给孤独长者便以黄金铺地,才买下太子园子,请佛祖来说法。就是著名的祇园精舍。真实的佛经故事是:悉达多往王子成佛后,带着来自释迦王族的新弟子,回到王舍城。当时,有一位当地的富豪,请佛祖及其弟子到他的家里应供吃饭,恰巧他的一位来自舍卫城的亲戚须达多也在这里。当他听到“佛陀”时,感到惊喜不已。因此他等不到第二天天明,就到佛祖的住处去求见。那天佛祖是在寒林中静坐。什么是寒林?寒林就是林葬的墓地。当时,印度有这样的习俗:人死后,弃尸于树林中,任鸟兽啖食。这与我国西藏地区现在的“天葬”习俗比较相近。须达多是在恐怖的心理之下,鼓起勇气走进阴森的寒林,拜见了佛陀,亲闻了佛法,成了虔诚的在家弟子。而他是舍卫城的首富,所以,他请佛佗到西北方的舍卫城去弘法。他在回国的路上,凡是遇到熟人,就劝他们共同发心,建一座精舍,供养佛佗和佛的比丘弟子。由于须达多交际广阔,并且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募集了不少金钱。他回到舍卫城后,看中了太子的私人游园,觉得在那里建造精舍最合适。所以他投入里五十四亿,买下了地皮,另由太子献出园中的树木,故名之多林。须达多乐善好施,周济孤独,号称为给孤独长者。由两者的功德所成,所以称祇树给孤独园或祇树给孤独精舍。在《西游记》93回,作者直接把这个故事搬用过来了。
二、幽冥界的故事
在《西游记》第3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三、小说与教密宗的关系
《西游记》第七回叙如来将孙猴子压在五指山下,“压帖”即是六字真言。按六字真言源于梵文,《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上佛教中的“六字真言”主要是由六个藏文字母组成,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现照!”也是藏传佛教密教的一种咒语和一种发声法。通用的汉语音译为:唵( weng) ,嘛(ma),呢(ni),叭(bei),咪(mi),吟(hong)。佛教密教认为这六字属于佛教密教莲花部,其缘起即莲花生菩萨祈往极乐世界所唱的六字圣歌,后来藏传佛教将六字真言定为观世音菩萨的明咒。
玄奘法师生前曾经翻译过《十一面神咒心经》,也叫《观音神咒经》。《西游记》里观音曾把她的咒语叫紧箍咒教给唐僧。咒经含有密宗的东西,玄奘法师到那烂陀寺修行的时候,密宗的东西已经在那烂陀寺出现了,所以他回来翻译了这方面的东西。密宗要分析地看,真正的密宗是很纯正的,别是那金刚密宗,无上密宗,那就坏了,那就变成左道旁门了。密宗讲究心口意三密,学问还是很深的。最后到终极点的时候没有区别,有点近似于庄子《齐物论》中提到的“万物齐于一也”。无论佛教还是道教,都称万法归一。在承德的外八庙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大红台中央称作“万法归一”殿。意思是一切佛教派别最终都要归一,没有任何差别。《金刚经》里佛祖对各个弟子也讲了这个思想,到了终极点是没有差别的。
四、大鹏金翅鸟的故事
佛教传说中有罗刹、善财童子,九子鬼母、魔王等等,其中还有如来佛曾经降服过的一个水牛精及大鹏金翅鸟等。这些东西在《西游记》中也出现了。我们举金翅鸟的例子,在《佛说海龙王经》里提到金翅鸟,佛教传说中金翅鸟特别厉害,说它翅膀一扇就能把海水全部扇开,然后深入海底就把龙抓上来吃了,它每天都要吃好几百条龙。这点与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描写的鲲鹏差不多。这样,龙就受不了啦,就皈依佛门,请求佛保护它们。于是就由文殊师利菩萨把金翅鸟说服了,金翅鸟从此归依佛门。天龙八部里有一个迦楼罗就是金翅鸟。在《佛说三昧经》还说,因为它老吃龙,后来毒发身死,死了以后它的心脏不腐烂,最后被龙王取去了,成为至宝,能聚天下任何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