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我见到的一个偷渡客
(2010-12-18 10:49:21)
标签:
礼品饰品香港翡翠戒指宋体珠宝首饰 |
分类: 朝花夕拾 |
写了“深圳皇岗口岸的联想”的博文之后,我又想起,1974年12月我经历的一件事。那天天气特别寒冷,我下学回家,隐约看到屋内有个陌生人。由于当时屋内窗户的玻璃上结了一层水雾,进了屋,我才看清是一个二十六七岁年龄,长得清瘦,个子不高的小伙子。他正与家父在八仙桌子前看首饰,我心里一惊:这是什么人?待了会儿,就听见他与父亲讨价还价,称这枚红宝石40元,那枚翡翠戒指90元,这块蓝宝石20元,那个扳指25元。印象中,那天一共卖给了这位小伙子270元的珠宝首饰。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最后他带来的钱都花光了,要以手表和毛衣交换。我父亲说,手表我不要,毛衣更不行,这样冷的天别把你冻着。
交易完成后,我父亲问他:“小伙子,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了工作证,说:“我是广州机械厂的工人,我弄这些东西是为了到香港去卖呀!”我凑到前面看他的工作证,他的照片上刻着钢印的,这是当时唯一可以证明他身份的证件。我父亲问:“那你怎么过去?” “我天天练游泳,储备体能。”说着,他用胳膊比划着:“我们那里的好多人都过去了,我们几人也准备结伴游过去。”“那么远的水路,你们身体坚持的住吗?”“我们都含着一块人参,好多人就是这样渡过去的。”听了这话,我不免有些后怕,因为一旦他被捕,肯定要供出在我家买过珠宝。当时,金银珠宝交易受国家严格控制。本来我们不愿冒这样风险的,只是当时国家对这类商品定价实在太低了,估计不到国际市场的二十分之一。在1973年,父亲单位退赔了文革中查抄的部分首饰,大约有十几个戒指,包括一枚钻戒以及一些宝石。而两根金条就作价了——补偿了300多块钱。我虽然不知如今金条的确切价格,如果购买两根金条,估计起码也要几万元吧。因迫不得已,我父亲才冒险卖给淘宝的年轻人,无非是想多换一点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要我家生活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变卖首饰。如我祖父、姐姐生病住院,就是靠卖珠宝首饰交的住院费。卖给偷渡小伙子的这些东西,当时是比国家收购价格高了一倍以上,觉得挺合适,可是现在看来,光那枚成色非常好的翡翠戒指,如今起码也要值2万元以上。
等那人走后,我问父亲,您怎么与他相识的。父亲说,我本来去“艺林阁”(当时天津市唯一一家从事珠宝收购的单位)去卖首饰,可是拿去的东西“艺林阁”都给不上价,结果这个人在我出来后,跟着我来到一边,问我有没有东西要卖,最后就来到咱家。
这是我与偷渡客的零距离接触。大约过了几个月,我们没有接到公安派出所的来人询问,估计这位小伙子没有在偷渡中被政府收容。但愿他能够顺利到达香港,并且在香港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如果他健在,没有在偷渡中溺水而亡,年龄也在60岁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