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艾孚骥
艾孚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52
  • 关注人气:6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一)民族与文化的关系

(2010-09-17 18:52:59)
标签:

宋体

价值观念

民族

移民国家

人们

文化

分类: 中国文化

有人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经济生活与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其实,这样对民族进行界定过于狭窄。事实证明,作为民族最基本的特点是一种文化的认同。

现在,出现了“现代民族”这个政治概念。与“传统民族”,依照宗教、人种、语言、文化、天然地理界限等划分的民族的方法不同。它是指国家行政疆界内的所有人民,比如,美利坚民族、中华民族。最典型的当属美国民族文化的形成。美国是移民国家,国民来自世界各个地方,他们带来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十分繁杂,社会结构多元化。而最初来到美国,建立起北美洲文化的是信仰新教,讲英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些在英国一直与国王闹得不痛快的异教徒,从1620年开始,先后乘船在美国波士顿郊区登陆,开始了美国文明。以后它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社会福利体系逐渐发育成熟,形成了制度化体系,还养育出一种美国特有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生活方式。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美国社会与政府的结构极其这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基础之上的。尽管后来大批移民蜂拥涌入美国,二百多年来始终没有停止过。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移民,由于共同生活在美国这个文化环境中,经过几十年时间不断同化与融合,新移民渐渐地都建立起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念,遵守着社会的游戏规则。原民族的概念和文化传统逐渐淡化,趋同为我们都是美国人。移民同化与归属感始终是美国十分重视的问题。美国在为移民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注重使这些新移民能够更主动、更快地融入美国社会中。认同社会的基本准则,接受它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种抛开民族狭隘观念,外延更为广阔的文化认同,使美国这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形成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在二战期间,多少美国人为消灭法西斯侵略者同仇敌忾,义无返顾地血染沙场。

我国以儒家文化为主并包含儒释道精神的传统文化就有着鲜明的民族特性。在伦理上有着对“亲亲”、“仁爱”、“孝悌”等传统伦理的某种认同;在心理上有着对民族传统神话传说与经典的认同;在习俗上有着对传统中国节日与生活习俗的认同。比如春节祭拜祖先,清明节扫墓,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等;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对传统的文学音乐艺术的共同爱好,共同的欣赏习惯等等。所以,所谓爱国,其实就是一个种族的每一个个体,对他们的祖先创造的文明以及对自身改造社会和创造发展能力的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对传承下来的包括语言、生活习性、饮食等文化的一种认同感。

在规则体系建立起来后,就形成了社会伦理道德。伦理成为人们社会交往关系的基本规则,道德成为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内在素质,他们共同对社会秩序和人际交往起着最基本的维系作用。广泛渗透于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领域中,并广泛干预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道德有时也被称为公德,就是指在社会中被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公认的自觉遵守的道德。当然,由于人们经济地位、文化教养、职业、年龄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常常被分割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层次。与伦理道德相表里,与历史典章制度朝政法规相联系,成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渊源。

哲学家维特根司坦曾说过这样的话:“文化是一种习惯,一种先前规定的习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更替,人类文化也相应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随着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而改变,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而发生改变。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譬如:在过去认为是玩物丧志的休闲生活方式,现在被认为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过去,人们认为夫妻离婚是轻浮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许多人明明生活很不幸,却无法抵御舆论的压力,维持着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而如今人们对离婚的夫妇宽容多了。不再认为是不道德的事情,相反,认为离婚是每个人的合法权利,如果夫妻感情确实破裂,没有必要继续维持这种形式上的关系,人们更看中的是婚姻质量。过去,提倡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提倡艰苦朴素,现在则提倡能挣会花,敢于消费等等。一般而言,道德会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但有时经济关系发生了变化,道德作为一种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仍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并未马上发生新的变化。一个国家在社会转型或经济迅猛发展时期,道德滞后现象比较明显。但是,人们会逐渐接受这些观念,又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