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梁崎、龚望纪念馆暨网友聚会记
(2010-09-14 17:49:52)
标签:
梁崎澳门三木武夫龚望纪念馆 |
分类: 旅游记事 |
接到网友三木武夫先生提出的游西沽公园,参观梁崎、龚望纪念馆的倡议,博主又高兴又踌躇。高兴的是,网上神交的网友终于得以见面,这样更便于相互交流。而先生提出的一个要求让我直想打退堂鼓:须带上写好的楹联。
博主非常敬佩那些才华横溢的网友(如周醉天),思绪敏捷,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博主虽说也挺喜欢欣赏诗词、楹联,但却没有写诗词的天赋。中学时试着写点诗,总是写实气息太浓,缺乏灵气,没有诗词那种空灵感。一句话,自己天生不是写诗的料。所以我非常同意作家王昌定的文章《创作,需要才能》。自知不可为,便将这一情况向三木武夫先生说明,而三木武夫先生毫不迟疑地说,不写楹联也没有关系,和网友见见面。于是我就没有心理负担,欣然前往。
因需要赶写公文,游记就没得空写,看了三木武夫、周醉天和野谷幽兰的游园博文,我有李白登黄鹤楼的那种感受:因为有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的佳句,李白登楼时都无法题词了。何况本人才疏学浅,就更不敢描述网友相会的情景了。只将自己游园的一点感受写出来,作为游园众博文的一点补充吧。
参观梁崎、龚望纪念馆是这次网友聚会的主题。这两位大师级的艺术家,是红桥的骄傲,也是天津人的骄傲。虽说本人没有艺术天赋,但观看了梁崎的画作之后,还是能够感受到大师的心灵。梁老的画很少用色彩,画面也很少有空白处,除了构图习惯外,即使原有空白也几乎被题跋所覆盖。画面整体给人以冷峻、压抑的感觉。我不懂技法,只有直观印象。我将自己的看法,请教于三木武夫先生,先生称梁崎应该是中国的梵高。他在绘画风格上,与八大山人有共同的追求。绘画艺术超群,但一生坎坷。能绘画的时候,不被世人所认识;当他艺术达到巅峰状态时,却因病无法再画画。正是多舛的命运,才使他形成了这样的画风。
龚望老先生文化底蕴丰厚,这是世人皆知的。最让我敬重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记得在老先生逝世前,曾写下了“心迹双清”的字句,我是在后来刊载在《天津日报》的悼念文章中看到的。根据我对佛教的理解,这是一种大智慧,大解脱。没有对世态的洞察,不了解宇宙的真相,是不会有这样精神追求的。而且龚老作为居士,所追求的是无漏解脱,是佛教的最高境界,这令我十分敬佩。而对书法,我一窍不通,就不敢妄加评论了。
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参观纪念馆的游人非常多。尽管多数是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走马观花,看不出什么门道,但能有这么多人参观纪念馆,起码反映出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去年到澳门旅游,同团的几个老板,知道晚上有脱衣舞表演(在澳门属于合法演出),180元门票也趋之若鹜。有的平时看似一本正经的人,这时也跃跃欲试,丑态百出,是劣根性的一个大暴露。而参观梁崎、龚望纪念馆,则是对人心灵的一种净化。基于此,我对游人产生一种敬意。
至于与网友的幸会的心情,网友野谷幽兰的博文已经代表我,我就不再重复了。只是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聚会,没有任何功利性,又用不着假惺惺地说着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是最真诚的相会,是给心灵放假,相信还有再会的机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