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宗教信仰(上)中国人普遍缺乏真正意义的宗教感情

(2010-05-24 18:58:01)
标签:

宗教信仰

中国人

文化

分类: 中国文化

在中华民族宗教文化系统中,各种流派相互碰撞,交融互补。由士大夫所组成的精英社会,形成了中国“儒释道”一体的经典宗教文化;而由社会下层人员为主体的信教团体,形成了中国的“民间宗教”文化。

一般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属于泛神论。人们既拜观音、拜关公、拜孔圣人、也拜赵公元帅。对土地和山神的崇拜,希冀土地、山神赐福于自己,便建立土地庙、山神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多是功利性的,无论是求佛,还是划十字,都是希望通过求拜,获得现实利益。属于单纯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的为数不多。有的人甚至说,如果信佛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那我还信佛干什么。中国人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

宗教是一个区域之内的人们的共同心理结构。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还不能达到一个生命(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比如当一个人的灵魂在茫茫宇宙中发现自己孤独无助时,便会在绝望中向更高的存在呼唤,这就是本来意义的宗教感情。一个人如果对人生追根究底,就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诸如死亡与不朽、世俗与神圣之类根本性的问题,会要求以某种方式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达到更高的精神存在。而宗教信仰,主要功能就是为信仰者打开走向永恒的通道,提供实现永恒的途径。在西方圣奥古斯丁、帕斯卡尔尔、托尔斯泰等人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表现。中国人普遍缺乏真正意义的宗教感情,不但不信神,而且不信神圣。没有敬畏之心,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律。由于缺乏信仰,所以自我中心主义特别发达。一个对自己生命的意义麻木不仁的人,是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同情之感、对社会有真正责任感的。

中国人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灵魂生活,很少为纯粹精神性的问题而不安和痛苦,很少执著于乃至献身于某种超越性的信念。因此,中国人难以产生精神圣徒,缺少各种各样的人生试验者和精神探险家。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大约占人口比例的70%以上,而不信仰宗教的人群在中国大陆比例最高。中国人注重实际,多数人没有宗教信仰。即使信宗教,他们敬天敬神不是为了拯救灵魂,而是企盼上苍保佑他们升官发财。求佛祖菩萨保佑消灾去病。严格地说,这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色彩的祈祷,不属于纯粹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世俗的,他们不主张在脱离日常生活,去追求西方人那种宗教赎罪精神。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精神灵性”、“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

许多西方人对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十分不解。他们有一句名言:什么信仰也没有的人,容易犯错误甚至犯罪。这与我们“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观点不谋而合。一个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就没有内心的自我约束。他确实无所顾忌,无所畏惧。没有理想追求,在没有他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光靠法律是无法约束一个人不做出缺德甚至是违法的事情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