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乌鸡国的寓意
(2010-05-10 10:07:27)
标签:
文化西游记佛教 |
分类: 西游研究 |
在《西游记》第37回到39回,讲了唐僧师徒来到乌鸡国外的一个寺院里,夜晚,原国王托梦给唐僧,说:我曾经是乌鸡国国王,只因为五年前大旱,寸草不生,许多老百姓都饿死了,河枯井干,这时,从钟南山来了个全真道士,能呼风唤雨,我就请他登坛祈雨,顷刻间大雨滂沱,我便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相称。三年前的春天,我与他共游御花园,行到八角琉璃井边时,不知他抛下了什么物件,井中金光万道,我正在观看,他把我推下井,用石板盖住井口。他摇身一变,变成了我的模样,蒙骗了我的王子和众大臣,占领了我的江山。
我已经死了三年,是落井伤生的冤死鬼。刚才夜游神告诉我三年水灾该满,让我来拜谒师傅,说您手下的大徒弟齐天大圣能斩怪降魔。并且,国王说你可以让太子协助。为了表示真实,取信于太子,国王将一个玉珪做信物。唐僧惊醒后,将梦境告诉了徒弟,在门外,果然发现了国王留下的玉珪。
第二天,乌鸡国太子出城打猎,被孙悟空幻化而成的玉兔引到宝林寺院,孙悟空又变作一个星星人,告诉王子现在当朝的父王是妖道,杀害了你的生父,真父王已落入井中。现今是假父王在位,你可是认贼作父啊!这一回的标题就是“悟空神化引婴儿”王子不信,悟空将其生父拿出的玉珪作凭证,并让王子去问问母亲。王子见到母亲问起父亲的变化,母亲说,三年前温又暖,三年后冷如冰。于是证实了孙悟空说的话。孙悟空又连哄带骗让猪八戒去御花园的井里取宝,谁知,这井竟然通水晶宫,乌鸡国的国王正躺在那,孙悟空叫八戒将死尸驮上来,他到了三十三天——离恨天兜率宫,找太上老君要了一粒“九转还魂丹”,救活了国王。唐僧师徒四人和回生的国王一起来到乌鸡国金銮殿,要换取关文,孙悟空当场戳穿了全真道士的假象,妖怪驾起云头,逃跑了,孙悟空追打出去,战了几个回合,妖怪变成唐僧模样,被猪八戒识破后,悟空、八戒和沙和尚一起战妖魔。
正在关键时刻,文殊菩萨赶到,喝令他们住手。原来,这个妖怪是文殊菩萨的座骑青毛狮子。孙悟空责怪菩萨,怎么将狮子放出来成精。菩萨说,他不曾跑出来,是奉佛旨差来的。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为度他西归,早证金身罗汉。因为不能以原身相见,我变作一个普通僧人,向他化斋,被我几句话相难,他把我捆住,送到御水河里浸泡了三天三夜,多亏了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于如来,如来令此怪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我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天你来到这里,成了功绩。
乌鸡国国王受难的前因,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没有交代,所以一般读者容易忽略小说这个细节。其实,这正是佛教所提的因缘学说。佛教认为事物的一切都是因果报应。今天的果,是从前的因,今天的因,必然会结成明天的果。小说作者又一次宣扬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比如,在《西游记》第69回到71回,描写了孙悟空来到朱紫国曾为国王治好了困扰他三年的疾病,又费了一番周折,打败了曾将金圣宫王后虏到獬豸洞的妖怪赛太岁,解救出王后。就在孙悟空就要结果妖怪赛太岁性命的时候,观音菩萨来了,对孙悟空说,我要受寻这个妖怪。原来,赛太岁是观音菩萨的座骑金毛犼。因为牧童睡着了,这孽畜咬断铁索来到朱紫国,将金圣宫虏去。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对观音菩萨的座骑金毛犼为什么会到朱紫国作孽,同样没有交代,似乎就是因为观音菩萨管理不严,致使座骑金毛犼下界为妖。其实,小说71回中对座骑金毛犼所以下界为妖有明确交待:原来,朱紫国国王在做太子的时候,极好射猎。他曾率领人马,纵放鹰犬。由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二子,是雌雄两个雏雀,落在山坡下,被王子射伤了雄孔雀,雌孔雀也带箭西归。佛母忏悔后,吩咐叫这个国王拆凤三年,身患疾病。当时,观音菩萨正在此经过,金毛犼也听到这话,没想到它留心,所以骗了皇后。国王三年的灾,已经足了。因此,这完全是果报。
天庭为什么会报应凡间做了错事的人呢?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如何解释报应问题的:佛祖对文殊师利说,在像法时代,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女子,因她的前世积了很深很深的福报,所以人们都很钦佩她,敬重她。她无论行走坐卧都有天神护佑。但她母亲偏信了邪道,轻看佛法僧三宝。这时,婆罗门女就用种种方法劝导母亲,让母亲明白三宝,相信佛法。可是,她母亲仍然对佛法三心二意,不能彻底相信。没过多久,她的母亲命终了,神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灵魂)堕落到无间地狱中。
婆罗门女在母亲去世后,知道这是母亲在世时不信因果的报应。按照她所做的恶业计算,肯定要堕落到三恶道里去。婆罗门女是个孝女,她把家中所有东西及房产、田产都卖掉了。她拿着这些钱,购买许多上好的香、花及供养佛所用的器具,到各处佛像、宝塔、寺院里,一心一意做供养佛的善事。婆罗门女见到觉华定自在王尊像后,心中默默念着佛的名号。她暗想,如果佛还活着,他一定知道我母亲魂神所在的地方。婆罗门女伤心地哭了很久,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悲戚的圣女呀,我现在就指示你母亲所在的地方。
婆罗门女立即向空中扑去,因用力过猛,把四肢都跌伤了。她仰望空中说:但愿我佛大发慈悲,赶快说出我母亲的所在。觉华定自在王对婆罗门女说:你把供养的事情做完,早点回家,端坐默念我的名号,你就知道你母亲所在的地方。
婆罗门女回到家,一心一意地念着觉华定自在王的名号,念了一天一夜,忽然发现自己来到一处大海,有个叫无毒的鬼王对她叩头接她,说:菩萨,你怎么会到这里来了?如果不是有威德的人,就是有业力的人,否则是无法来到这里的。圣女问鬼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罪人和恶兽?鬼王说:这都是阎浮提世界做恶的众生。新死之人,经过四十九天以后,如果没有人继嗣,为他做功德,替他救拔他应受的苦难。活着的时候又没有乐善好施,就可以根据他在世时所做的恶业,去他自己感召的地狱之苦。
圣女又问鬼王:我母亲死后来到这里还没有多长时间,不知她在哪里受苦?鬼王问:你母亲在世时做什么职业?圣女说:我母亲怀有偏见,不信佛教,还谤毁佛法僧三宝。或者有时相信,有时又不相信了。鬼王合掌告诉圣女:不必忧愁思念你的母亲,她已经脱离地狱,升到天上了。天上指示说,因孝顺的女儿为母亲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的功德,不但你的母亲脱离苦海,就是应该在地狱里受苦的人们,这一天也都享受了快乐。祝愿你母亲生到天上去。这个圣女就是后来的地藏王菩萨。
小说第56回,孙悟空打死草寇,唐僧觉得他杀人太多,怕那些灵魂找他们算账,于是焚香祷告说:“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唐僧这意思是让那些灵魂以后别找自己麻烦,孙悟空气极了,用铁棒在草寇的坟上捣了三下,狠狠威吓说,你们尽管去告,我老孙是不怕的。这个例子说明了人对灵魂的畏惧和取媚。
按照佛教的说法,众生因做善做恶在六道中受苦受乐,生生死死,如车轮般地旋转,永无了期。受的是真苦,享受的却不是真乐。因为天上的五欲自如,人间的功名富贵,都如火石电光一样,一转眼就成为过去。在得意的期间造下了杀、淫、盗、妄等罪恶,这些都将按因果律一一报应清算。每个人行善作恶都会有相应的报应。因果相报,从来不错。因此,佛教要求信佛的人,一定要按照五戒的要求去做,不做任何恶事,多做善事,广修阴德。这样,如果你能够开悟,进入不生不死,不苦不乐的寂静(不动心)的圣境,或往生到极乐世界,当然是最理想的结局。即使你没能摆脱六道轮回之苦,由于你多做善事,你也可以做天人,尽享无忧的快乐生活。当几千年的天福享尽,将再转世时,肯定会转入富贵人家,得到很好的果报。而今世仍然做一些伤天害理、有损公德和良心的事情,那么,来世除了会下到地狱中受煎熬,情节轻一些的,也许会变为畜生,即使侥幸投生人类,也会承受各种生活之苦。在世俗社会里,也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的说法。
一般说来,今生的果是前生的因所造就的;而今生的果往往要后世得到报应。只有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等不到来世,今世就可能得到果报。这就是世俗上人们常说的“现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