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被欺负以及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2011-04-20 15:56:50)
标签:

育儿

家庭教育

感恩

欺负

天天妈妈说宝贝

教育

分类: 育儿问答

家长:

天天妈妈你好!
    跟你聊聊糖糖的故事吧。一天接他时我发现他脸上有抓痕,问他怎么了,他好像不愿意跟我多谈这件事。晚上我就把视频调出来看了,原来是邻桌的小男孩抓了他一下,于是他就站起来举起拳头要还手,但是,他没打到人家。那个小男孩一看糖糖要打他又拿起小凳子敲了糖糖的头,这次糖糖没还手,摸摸头走开了。我和他爸爸一边看视频一边讨论该怎么教糖糖面对这些事,他爸爸的想法是:我们不能表现的太重视这件事,让他自己去处理。我想还是要和糖糖谈一谈,但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他。我不想让他处处不饶人,看上去好像不吃亏其实这样对他以后长大了可能并不好。但也不想让他成为一个弱者,怎样让他合理的保护好自己,进而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呢?不过第二天我还是忍不住请老师给他换了个位置。(不和那个小孩靠一起坐了)。可能糖糖意识到换位置这件事与前一天的事有关,所以,昨天有同学跟他抢位置时他还哭了。而且今天不肯去上学,说要放3天假,大后天再上。还说原因就是有同学和他抢位置。
    

还有一件事:有一次他吃东西时我去帮他那筷子,拿之前我又做了些其他事,他就急了,说:妈妈,让你拿筷子的呢,怎么还不来啊?他的话和语气让我意识到我要做出改变了。他现在已经觉得我们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很习惯并且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该怎么让他学会感恩呢?其实在情感上和日常行为习惯中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把他放在第一位。久而久之,他必然会觉得这一切就该这样。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挺纠结的。

 

 天天妈妈:

 糖糖妈妈好!

 因为最近在忙讲座的事,耽搁了回复,请见谅!

 

您说提到的情况其实在小宝宝当中很常见,一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都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和别人相处的技能,不具备跟他人交往的策略技巧。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接触的都是大人或是为数不多的小朋友,让宝宝练习社交能力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当小宝宝被什么好玩的东西吸引或是觉得自己需要,再或者是想吸引对方的注意来和自己玩等等,都会因为不懂得怎样处理而采取“非常手段”。

 

其实,很多时候,小宝宝们去抢别人的东西,甚至出手伤人都并非出于恶意,只是因为在他们小小的心里,还没有等待、谦让以及协商、协作等等的概念,他们只知道以自己为中心:宝宝喜欢,宝宝要!宝宝不喜欢,宝宝生气了!而他们所做出的行为会给其他小朋友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伤害,宝宝们是不会去细细想,也考虑不到的。

 

作为深爱孩子的母亲,您的做法我能理解,但遇到问题只是通过外力来解决,那孩子处理问题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也就得不到锻炼,欠缺了交往策略自然也就会越来越惧怕面对此类事情的发生。况且,我们也不可能一直能在孩子的生活里给予他这样的帮助,他们迟早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所以,当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建议我们做家长的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帮助宝宝。

 

对于遇到类似问题不知所措的宝宝。被别的宝宝欺负了却只是无奈的旁观甚至退缩或是希望身边的大人来帮助解决,说明了宝宝在社交方面不够自信。天天妈妈遇到的这样的宝宝除了天性儒弱的、不怎么出门跟其他孩子交道的以外,还有相当多数量的宝宝是因为大体能运动以及自理能力不够好造成的。家长可千万别小看了宝宝们平时的摸、爬、滚、打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事实上,这些项目做得好的宝宝在社交时,往往也会比别的宝宝显得更加自信。那么,如果出现了宝宝被“欺负”却不知所措的情况,我们在加强宝宝的体能以及自理能力方面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及时地安抚宝宝,告诉宝宝,其他孩子只是想跟宝宝玩,跟宝宝交朋友,虽然他们的举动不怎么好,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是理解。正确地解读其他宝宝们的行为,是让宝宝不再担心和惧怕社交的前提。

 

其次可以在宝宝情绪稳定后,跟宝宝一起去做其他孩子的工作,并鼓励宝宝自己说出自己的要求,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要求对方把手上的东西放下,当然如果是能够说服对方同意一起玩那就更好了。这时候,宝宝或许会因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而退却,那么,请不要急,和宝宝一起或是帮助、代替宝宝先说部分。当其他宝宝做出让步时,一方面要及时夸奖其他宝宝的进步,同时也要告诉自己的宝宝,让他看见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并鼓励她下次还要这样做。

 

还有就是有意识地多为宝宝创设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过程中耐心地教会宝宝等待、谦让、协商、协作以及沟通等技能。当宝宝懂得用这样的方式真的可以解决问题时,他们就敢于面对了。

 

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的问题,您在文中提到的一点就很关键,那就是正确摆放家庭成员的序位。因为人们只有在正确的序位上才能正确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用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标准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跟您聊聊我们家的事吧,在我们家姥姥是第一位的,所有好东西都先从姥姥开始分:鱼肚子上的肉、鸡翅中姥姥先吃,水果、零食姥姥先尝。然后就是保姆奶奶和我,最后才是天天。用的东西也是一样,哪怕是换毛巾,新的那条总是姥姥的。天天也曾经很委屈地问过我,我的解释很简单,因为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妈妈是姥姥一点点带大的,姥姥为妈妈为这个家做了很多很多,所以当姥姥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妈妈也要把最好的先给姥姥。而保姆奶奶不仅年纪大,还是家里最辛苦的,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所以,有什么好东西也要先想着她。呵呵,你猜怎么着?天天没等我说完,就已经欣然接受自己排最后的事实了。

 

当然,教会孩子感恩,还不仅仅在吃穿用这些方面,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需要我们刻意为之。比如,我会有意识地培养天天的自理能力和做家务的能力,让她学会照顾自己甚至照顾家人。孩子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辛苦,也就自然能够用心体谅别人的付出了。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黄金法则”——希望别人怎么做,我们自己首先就得怎么做。当天天为姥姥和我夹上第一块由她自己剔的鱼的时候;当我的桌上每天都放着天天为我事先分装好的药片的时候;当天天满头大汗地回家还不忘送把别人送给她的冰激凌先给保姆奶奶尝尝的时候,您知道,我真的感觉特幸福!呵呵,但愿这些对您会有些许帮助和启发。

 

祝您和孩子开心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