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期对股市和经济的一些感悟

(2012-07-15 18:25:57)
标签:

股市

贵州茅台

海信电器

蓝筹

长城汽车

福楼拜

股票

分类: 股票

  最近读了不少书,对股市和经济有一些零星感悟。都来自读这些书,但很难说来自哪一本,索性写在一起汇成一篇。

  一、我们知道,2010年富士康员工十一连跳,之后2011年,尤其是2012年初,富士康为员工大幅涨工资有谣言说涨一倍,后来富士康辟谣。但两三年涨50%应该不离谱。这说明:通胀已经从上游蔓延到下游,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将带动消费类产品,尤其是有品牌的消费品的进一步上涨!因此,如果我在年初有足够的警觉,应该在春节之后全仓贵州茅台!而我过去几个月却一直贬低茅台,显然,我的经济学功夫仍然不够!

  也就是说:贵州茅台(酒业股)上半年的上涨,有深厚的经济背景。可惜我功力不够,犯了错误!

  在此,向大家道歉!

  茅台和酒业股的上涨,建立在以下两点:(1)完全是通胀的进一步延续,他们的业绩还将继续提高。(2)主力比散户看得远,大多数散户不看好酒业,抛了。

  所以,以后利好兑现(如茅台业绩继续增长,酒继续涨价),茅台可能在中石油48元的价位抛出。当然也不一定,或许会多年上涨。

  我这次看错酒业,源于功夫不够。但是,我永远都不会买茅台股票。

  二、通胀向下游延续,人力成本大升,蓝筹股的前景普遍必然不好。所以,郭树清在年初号召大家买蓝筹,肯定是个套。这个套,我已经及时识破,并在博文中多次提醒。不过我还是犯了错误:我只是认为绝大多数的国企蓝筹是垃圾,而忽略了通胀对所有蓝筹的杀伤力。比如我始终看好海信电器,但海信最近几个月已经两次跌停了,还有一次跌9%,导致春天的涨幅已经失去大半。

  当然,我看好的另一只蓝筹:长城汽车,近几个月表现不错,是蓝筹中少见的异类。两者走势不同的原因,我目前的看法是:长城汽车是新股,不像海信是老白马,所以海信上有很多长期坚守的散户,导致主力不愿意拉得太高。而主力却可以在长城汽车上不断收集筹码,变成强庄。

  所以,长城汽车的后期走势,我不敢预料。因为如果散户看了我的文章而大买,主力肯定以大跌强杀,呵呵。

  三、从近期大盘的走势看,主力很想做空(我今年也一直看空大盘)。而最节省资金的做空方法,就是打压沪深300。而在沪深300或上证180中,打压优质蓝筹将更加省力!而海信电器,不幸成为目标。

  这是因为:如果连海信电器都大跌甚至跌停了,别的蓝筹就可想而知了!打压海信等优质蓝筹,不仅符合大盘的大方向,而且可以进一步制造风声鹤唳的气氛。

  难道是海信不好吗?我认为绝非如此,而是机构在海信的损失,完全可以在别的地方,得到数倍的回补!

  所以,一旦蓝筹反弹,海信还将是急先锋。

  四、蓝筹会反弹吗?会大幅反弹吗?

  肯定会!而且我估计是脉冲式大涨!

  因为:蓝筹股已经跌了很长时间,看看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大秦铁路、鞍钢股份,以及广大银行股,可谓底中有底,深不见底。上面的散户肯定早已痛苦无比了,我估计疯掉的肯定不少!当散户因为绝望,纷纷在底部割肉后,这些市盈率、市净率普遍已经相当低的股票,只要大环境配合,肯定会有脉冲式大涨!而且这种上涨有先例:比如2010年10月份的资源股,或者2008年9月份的银行股,都是这样。

  需要说明的是:(1)这种脉冲式大涨,不会改变蓝筹总体的长期阴跌趋势(因为大多数是低劣的国企蓝筹)。(2)什么时候大涨、涨幅多少,我不知道,而且也许根本没有,呵呵。

  我相信,如果出现脉冲式上涨,真正的前景光明的优质蓝筹,必然会成为涨幅最大的。

  五、昨天写了《超级好书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读后感》,其实我昨天只看了一半,今天才看完,所以昨天的读后感也不够全面。今天续写:

  我一直有写经济金融书的想法,因为我感觉我有很多独特的想法,需要写出来并经过严格的论证,可惜我看到的书,没有一本是真正满足我的(很多书都特别好,但我还是觉得我没有得到真正满足,似乎还有一些道理没有被挖掘)。但我一直没有付诸实施,未来至少三年我也不可能动笔,因为自觉得功力不够,不想写出来丢人,还得先多看多学才行。我和绝大多数写书的不一样,目前绝大多数作者,都是边写边提高,“以写养写”,“写学相长”。其实很多世界著名学者也都是这样的,比如德鲁克,在写作中不断成熟。但我不想这样。如果我内心不能建立一个自以为成熟的思想体系,我是不会动笔的。

  我承认这效率很低。而且《从QC到总经理》的作者晨暮曾经在书中写道:很多事情并不是等到完美了再做,而是要及时做,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大意如此)。晨暮觉得这句话如雷贯耳,所以在书中重点强调。但我却有不同看法:也许人在江湖,为了挣钱吃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萝卜快了不洗泥,而且现在的新产品推出不就是这样吗?几个月或半年就推出一款产品,让消费者充当试验品。这种浮躁的文化,我并不欣赏。当然我知道,目前的社会就是这样,所以我不苛求别人。

  但这种风气,在100多年前绝对不是这样。古代多少作者,一辈子就是一本书。《三国演义》、《红楼梦》不都是这样吗?托尔斯泰在写《战争与和平》之前,读了百余本关于法俄战争的历史著作,其中有很多大部头,然后他才动笔。福楼拜在写一本古罗马和迦太基人的战争的小说之前,也读了百余本历史著作,并亲自到北非旅游,亲身体验北非的文化和风光,以期自己的小说经得起历史知识和各种细节的考验。福楼拜迟迟不动笔,连他的友人都催他了,但他还是不写。由此可见19世纪著名作家的严谨程度。所以我们读19世纪那些著名作家的小说,完全可以体会当时的社会风情。按照福楼拜的说法,文学家不仅仅是文学家,而且完全是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和今天所谓的文学家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呵呵。

  另外,应该采用什么文风,也是我思考的重点。这次看到韩和元的书,发现他的写作风格正合我意,而且他的风格得到了读者的普遍认可(当当网五星级评分98%,实在罕见!)。这给了我信心,因为我发现我内心中的写作风格是合适的。

  有点狂妄,呵呵,请大家海涵,海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