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解读宏观数据主要取决于仓位

(2014-08-13 17:00:10)
标签:

杂谈

8月13日,央行公布7月份M2等数据。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2个和1.0个百分点;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创2009年12月以来新低。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该数据创2008年10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288亿元)以来的新低。

数据一出,市场哗然。多数机构本来预期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在6000亿,结果现在几乎腰斩。此外,社会融资总量才2731亿,创了新低。你们说这么难看的金融数据,到底是解读为利多呢还是解读为利空呢?

事实上,从数据来看,很合理的推测是总需求较弱,说明当前经济基础不牢靠。那么,你可以说,经济情况不好,当市场发现实体需求疲弱经济下行,预期会修正,从而触发市场调整。当然,你也可以说,经济不好,货币政策会放松,市场的上涨逻辑依然存在。

这两种解读马上交锋,表现出来就是13日当天10:30到11:00的跳水和下午的拉升。

笔者随后问了一下多个市场参与者,看多的没有因为数据出来变成看空,反过来依然如此。决定如何解读的,主要还是仓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