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艄公当了十八年州官

(2018-11-30 12:59:52)

艄公当了十八年州官

老夔

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之父名叫陈光蕊,大比之年进京赶考,被唐王御笔亲赐状元,并被封为江州州官,陈光蕊带着新婚妻子在赴任途中,在洪江渡口,梢公刘洪见色起意,伙同另一梢公设计害死陈光蕊,霸占其妻,并携带陈的官服和官凭赶赴江州,不仅当上了州官,而且稳稳干了十八年,如果不是东窗事发,刘洪可能一直干下去。

一个艄公和一个新科状元,其学识水平可谓天壤之别。但本来是新科状元之职,他一个艄公不仅干了,而且干得稳稳当当。这虽然与当时的科学水平有关,没有照片,没有传真,也没有几年一次的代表大会,可做为一个州官[也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最起码要起草公文、升堂断案、发布公告,这些是怎么办到的呢?细细一想这也没有什么可难得了,现在的领导有专职秘书,有“办公室主任”,那时虽没有这些,却有专职的师爷和幕僚,有的是识文断字的“下人”,有了这些州官还有什么可忙的呢?升堂断案,有师爷在一旁摇着羽毛扇。处理公文,发布告示更无须州官亲自动手。官要做的大概就是礼上往来,花天酒地,业余时间招妻纳妾,另兼收刮民脂民膏,何况刘洪并不太笨{他能设计害死新科状元,霸妻充官就可为证},刘洪虽然是个假冒之徒,但官当得也许并不太坏,这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是假冒的,他做事才不会太出格,太好太坏都可能导致自己“穿帮”,这也可能是他稳当十八年州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古至今几乎都是这样一种“游戏规则”,做官的都是要经过艰难的学问“选拔”,也就是如今的学历和文凭,有“学问”才能当官,但当了官却并不一定用学问,当然,官场的学问除外。皇帝老子似乎也很清楚,满清末年财政紧张,干脆象卖萝扑青菜一样的卖官,只要花得起钱,就给你官做。还有一种现象,你不用学问不一定当不好官,你用了“学问”却不一定能当好官。有时候“学问”甚至能断送你的官运,这一点历朝历代都有见证,司马迁为学问受了“宫刑”。魏征几次被免,海瑞最终被罢,《英雄》秦始皇焚书坑儒,大清朝的“文字狱”不知杀了多少用学问的官。反之,有的人登科后,便把“学问”束之高阁,乐得荣华富贵,优哉游哉,却能善始善终。难怪古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学问”能做官,用“学问”用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古人把仕途称之为求取功名,只要功名有了,就能当官了。进衙门是门难进,日子好混,只要不出差错,就能平安做下去,凭胡子还能升迁。

如今更是“功名”吃香的年代,过去大比之年求的是金榜题名,现在不兴了,有个功名证书就行,没有满满腹经纶不要紧,办证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花钱就能买到。反正现在看的就是证,就象当年刘洪拿着陈光蕊的官凭一样,有个凭证就足够了,至于真正的学问有多深,有一个鼻子两个眼就成了。<</span>

刘洪被处死了,他是以谋害新科状元被杀的。绝不是因为他做官犯了什么事。但是,刘洪留下的子孙不少,如果什么时候能把“有学问能当官”转变为“当了官还要用学问”,刘洪之辈就无机可乘了。考核一个干部不能仅看档案水平,更应看他的实际水平,而做官的也不能把数年寒窗学到的东西,都装在档案袋里,知识就是留用的,否则,也就失去学习它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